[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结构的干式智能负载箱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37673.1 | 申请日: | 2012-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696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7 |
发明(设计)人: | 符勇康;张宏;赵克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电站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1/04 | 分类号: | G01R1/04 |
代理公司: | 上海信好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49 | 代理人: | 周荣芳 |
地址: | 200129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结构 智能 负载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箱体结构,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结构的干式智能负载箱。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船厂和机组成套厂几乎都在使用水负载装置作为用来进行柴油发电机组负载试验的负载装置。通过水作为导体,形成回路,消耗电能。而这种水负载装置存在不能准确控制其阻值大小、水易沸腾、易结垢、不易控制等缺点,同时需要额外配置三相电抗器作为感性负载产成无功功率,所以在实际使用中问题不少。存在的其他问题主要有:加减负载不能进行阶跃调节、需要补偿用水、需要安装在固定位置、维修保养差。也有个别使用干式负载装置的,但目前这些装置普遍存在以前些缺点:结构不合理、维修保养差、防护等级不够等。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负载装置的结构存在以下几种缺陷:
1、结构不合理,维修保养差;2、防护等级不够;3、水易沸腾、易结垢;4、负载大小不易控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结构的干式智能负载箱,移动、遮阳、防雨、防盗、安全性高、维护成本低、体积标准、运输方便、不产生漏电、不产生有害气体和废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结构的干式智能负载箱,其特点是,该负载箱包含箱体,分别设置于该箱体各个内侧壁处的操作室、电缆接线室和若干电阻有功负载区域,以及设置在该箱体内中部的电气元件控制室;
上述的电阻有功负载区域内设有作为负载的电热管。
上述的操作室与电缆接线室分别对称设置在箱体内相对设置的内侧壁处。
若干上述的电阻有功负载区域分别对称设置在箱体内相对设置的内侧壁处。
上述的电阻有功负载区域的高度小于箱体的高度,且设置在箱体内的上半部分。
上述的电阻有功负载区域内电热管的下方设有若干个风机。
上述的箱体的侧壁上设有若干进气栅,其与电阻有功负载区域内的风机对应设置。
上述的电气元件控制室内设有若干电抗器。
上述的操作室与电气元件控制室之间的侧壁上设有控制室排风扇。
上述的电缆接线室的侧壁上设有若干进线孔。
上述的箱体采用20英尺的标准集装箱。
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结构的干式智能负载箱和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外部的箱体采用标准集装箱,具有移动、遮阳、防雨、防盗、运输方便,可不设固定安放位置,可连续长期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电阻有功负载区域内设有作为负载的电热管,并在电热管下方设有风机,并在侧壁上对应设有进气栅,对电热管件进行散热;
本实用新型的电抗器设置在电气元件控制室内,并在操作室与电气元件控制室之间的侧壁上设有控制室排风扇,及时对电抗器进行散热;
本实用新型采用电热管代替现有技术中所采用的水作为负载,不产生漏电、不产生有害气体和废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结构的干式智能负载箱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结构的干式智能负载箱的截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结构的干式智能负载箱的截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结构的干式智能负载箱的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结构的干式智能负载箱的操作室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结构的干式智能负载箱的电缆接线室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结构的干式智能负载箱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结构的干式智能负载箱,该负载箱包含一个基本的箱体1,该箱体1采用20英尺标准集装箱,该标准集装箱为长方体结构。
将箱体1内部分为五个相对独立的区域:操作室2、负载的电缆接线室3、两个电阻有功负载区域4和电气元件控制室5。
箱体1内部中,其一条短边所对应的内侧壁处设有操作室2,与该操作室2相对的另一条短边所对应的内侧壁处设有负载的电缆接线室3。
两个电阻有功负载区域4分别对称地设置在箱体1两条长边所对应的内侧壁处。
箱体1内部所剩下的中部区域设为电气元件控制室5。
操作室2也作为本负载箱的排风通道。
如图2所示,电阻有功负载区域4的高度小于箱体1的高度,且设置在箱体1内的上半部分。
在电阻有功负载区域4内,靠近其顶部区域设有电热管41,该电热管41作为有功负载代替现有技术中的水负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电站设备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船舶电站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3767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储带的可伸缩带式输送机
- 下一篇:免疫结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