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井口密封止逆固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37488.2 | 申请日: | 2012-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909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发明(设计)人: | 王新敏;徐培远;曹伟;姬玉平;张振伦;曹东风;郝登峰;袁志坚;张越亭;靳光均;石继峰;张学峰;石希民;徐影;张晓昂;李亚辉;杨樱花;刘卫娟;刘坤鹏;郭东杰;李宏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豫中地质勘察工程公司;河南省能源钻井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E21B33/03 | 分类号: | E21B33/03 |
代理公司: |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04 | 代理人: | 黄伟;王聚才 |
地址: | 450053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井口 密封 止逆固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大口径矿井的固井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井口密封止逆固井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大井眼、大尺寸套管固井一般采用内管法固井,即在套管底部连接一个内管注水泥装置,用底部连接插头的小直径钻杆插入内管注水泥装置的密封插座内,水泥浆通过钻杆进入套管与井壁之间的环形空间完成注水泥作业。内管法固井存在以下问题:插入座一般采用的是可钻性材料,强度低,插入钻杆时容易碰坏,降低了密封效果;下入的钻杆必须插入钻杆扶正器,否则插入头很难插入;插入头与插座在井下密封配合,施工时不能观察到注水泥装置的密封情况,一旦发生刺漏,不能立即整改;采用该方法固井时,需要安装插入头和插座,且不能重复使用,增加了固井成本。综上所述,内管法固井操作难度大、密封效果差、不能实时观察密封装置情况,不能很好的满足大直径井的固井技术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成本低廉,操作方便,密封效果好的井口密封止逆固井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井口密封止逆固井装置,包括套管和钻杆,所述的套管顶端设有密封板,密封板上开有孔,孔中通有钻杆,两者紧配合,钻杆靠近套管底端的端部设有排浆口。
钻杆靠近套管底端的端部的高度不低于套管底端的高度。
套管底端的管壁上对称设有出浆口。
本装置主要利用液体的不可压缩原理对套管与井壁之间的环形空间进行密封止逆。套管口设有密封板,且密封板上的孔与通在孔中的钻杆紧配合,先通过钻杆对套管与钻杆之间的环形空间填充泥浆钻井液,然后再通入一定量的前置液,以避免或降低随后通过钻杆通入的水泥浆和周围的泥浆钻井液的混合,更好地避免固井时串槽现象的发生。通入前置液后,再次利用钻杆通入水泥浆。此时,由于套管上端口设有密封板,加之位于钻杆和套管内壁之间的泥浆钻井液的不可压缩性,从钻杆内注入的水泥浆,则被迫沿套管外壁与井壁之间的环形空间流动,并将该位置处的前置液和泥浆钻井液顶至井口。候凝一段时间后,待水泥浆一定程度凝固但强度不大时,打开密封板,提出钻杆,避免封杆事故。候凝48小时,完成固井作业后,利用空气压缩机或提桶等方法把井筒内的泥浆钻井液排出井外。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有以下优点:
本新型止逆固井装置设计简单,成本低廉,操作方便,密封效果好,解决了大直径井固井时密封效果差的技术难题,并且不会发生现有技术中水泥浆逆向流动封固钻杆的事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以具体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
如图1所示,井口密封止逆固井装置,包括套管1和钻杆2,所述的套管1顶端设有密封板3,密封板3上开有孔,孔中通有钻杆2,两者紧配合,钻杆2靠近套管1底端的端部设有排浆口5。钻杆2靠近套管1底端的端部的高度不低于套管1底端的高度。套管1底端的管壁上对称设有出浆口6。
工作时,先通过钻杆2注入泥浆钻井液,待钻杆2与套管1之间的环形空间内充满泥浆后,注入一定量的前置液,以减少水泥浆和泥浆钻井液的混合,更好的避免固井时发生串槽现象。待井内循环正常后,通过钻杆2向井内注入水泥浆,由于套管1与钻杆2形成的环形空间内充满泥浆钻井液,井口密封,根据液体的不可压缩机理,迫使水泥浆从钻杆2底端的排浆口5通过套管上的出浆口6沿套管壁与井壁4之间的环形空间返出,替出环形空间内的泥浆钻井液。候凝一段时间后,待水泥一定程度凝固但强度不大时,打开密封板,提出钻杆2,避免封杆事故。候凝48小时,完成固井作业后,利用空气压缩机或提桶等方法把井筒内的泥浆钻井液排出井外。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所作的改变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豫中地质勘察工程公司;河南省能源钻井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未经河南豫中地质勘察工程公司;河南省能源钻井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3748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呼吸治疗机的气体流速显示装置
- 下一篇:电加热式踢脚线装饰板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