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增亮扩散复合膜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37175.7 | 申请日: | 2012-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657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刘红妹;朱业建;张希堂;王增敏;王旭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乐凯科技产业有限公司;保定乐凯薄膜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5/02 | 分类号: | G02B5/02;G02B5/04;G02B1/1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冀科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8 | 代理人: | 李羡民;郭绍华 |
地址: | 230041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扩散 复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学薄膜,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增亮和扩散功能的增亮扩散复合膜。
背景技术
背光模组为液晶显示装置的关键组件之一,由于液晶本身不发光,背光模组的重要功能即在供应均匀的面光源以供液晶显示面板使用。
传统液晶显示背光源模组中主要由光源、导光板,导光板出光面之上依次设置有下扩散膜,垂直增亮膜,水平增亮膜、上扩散膜,光线通过该导光板出光面发出的光线通过扩散膜的匀光作用和增亮膜的聚光作用,达到光能分布均匀,光线聚集的光学效果。但是这种结构的背光模组使用的光学膜片较多,装配工艺复杂,成本较高。部分背光源为了节约成本采用下扩散膜,增亮膜,上扩散膜,虽减少了光学膜片,但是光源利用效率降低,使得产品亮度降低,而且背光源均匀度也降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如申请号为200710138003.1中国专利,公开了具有增亮和扩散功能的复合膜,其目的是为了在减少光学膜片使用量的同时保证产品光学品质不会降低,但是,现有技术公开的这种复合膜在增亮层的光学设计上,普遍采用单一尺寸棱镜结构,这种棱镜结构存在如下问题:a.当棱镜横截面是三角形时,由于顶部棱峰非常尖锐,使得产品增亮层的防刮伤效果不佳;b.当棱镜顶部采用圆形设计时,损失了产品的增亮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增亮扩散复合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增亮扩散复合膜,包括基材、设置在基材一面的扩散层和设置在基材一面的增亮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增亮层包含三角棱镜和顶部为半圆形结构的棱镜,三角棱镜和顶部为半圆形结构的棱镜均匀搭配分布于增亮层上。
上述复合膜中,所述的三角棱镜的数量占增亮层棱镜总数量的50~85%,三角棱镜的棱间距为30~50um。
上述复合膜中,所述的顶部为半圆形结构的棱镜的半径为2~10μm。
上述复合膜中,所述的顶部为半圆形结构的棱镜的峰顶与三角棱镜的峰顶之间高度差为顶部为半圆形结构的棱镜的半径长度。
上述复合膜中,所述的顶部为半圆形结构的棱镜的棱峰角度为80~120°。
上述复合膜中,所述的三角棱镜的棱峰角度为80~120°。
上述复合膜中,所述的三角棱镜的棱峰角度与顶部为半圆形结构的棱镜的棱峰角度相同或不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将扩散层及增亮层复合后,使背光模组的光源仅通过单一增亮扩散复合膜,即可使光源光线均匀化且亮度提升;并且通过两种不同结构的棱镜之间的搭配组合使用,保证了增亮层的抗刮伤效果、增亮效果与遮盖效果的统一,满足了高精细化的液晶显示器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增亮扩散复合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清单为:2、基材;21、增亮层;22、扩散层;210、顶部为半圆形结构的棱镜;211、三角棱镜;220、大扩散粒子;221、小扩散粒子;α、三角棱镜的棱峰角度;β、顶部为半圆形棱镜的棱峰角度;r、棱峰高度差。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增亮扩散复合膜包含一基材、邻近光源的第一表面的光扩散层和在基材远离光源的第二表面的增亮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乐凯科技产业有限公司;保定乐凯薄膜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合肥乐凯科技产业有限公司;保定乐凯薄膜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3717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导光板、具有该导光板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下一篇:一种镜片镀膜夹板治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