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向瓣膜脑积液分流管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36305.5 | 申请日: | 2012-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829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发明(设计)人: | 张海军;郭海宏;沈学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百多安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39/04 | 分类号: | A61M39/04;A61L33/00;A61L33/10;A61L29/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 代理人: | 鲁兵 |
地址: | 2511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向 瓣膜 积液 流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涉及脑积液分流技术中用到的一种多向瓣膜脑积液分流管,特别是具有抗菌抗凝功能的分流管。
背景技术
脑积水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疾病,目前比较有效的方法仍然是通过外科手术的手段治疗,分流术是其中一种常用手术。目前的脑积液分流术常用的是脑室-腹腔分流术,采用的分流管是单纯的硅胶管。使用该普通硅胶管的脑室-腹腔分流术的局限性在于:1、脑积水中的血细胞和蛋白质容易粘附并凝固于管壁造成分流管的堵塞,给手术带来极大不便;2、将脑积水从脑部引流到腹腔,需要植入皮下的分流管路径太长,创面更大容易受感染。3、引流过程中极易发生感染,特别是颅内感染。颅内感染一直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容易引发很多颅内疾病,术后患者一般需要服用大量的广谱抗生素,大量的抗生素不仅对人体有危害而且效率很低。4、分流管适用范围小,一种分流管仅可用于一种路径的脑积液分流术,使得分流管不能规模性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目前脑积液分流术中所用分流管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其问题,提供一种引流通畅且能防止液体回流的多向瓣膜脑积液分流管,更进一步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抗菌抗凝功能的具载药层的多向瓣膜脑积液分流管。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多向瓣膜脑积液分流管,以一根硅胶软管为管体,管体的两末端封闭,在靠近一末端处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小孔,在靠近另一末端处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沿轴向开设的瓣膜式开口。
所述若干个小孔均匀分布在管周向同一截面上,且在相邻两横截面之间相互错位。
所有所述小孔孔径尺寸相同。
所述若干个瓣膜式开口为沿管轴向切设的2~4条长缝,长缝长度1cm左右,多个长缝在管周向上均匀分布,且每相邻两条长缝在管的轴向上错开1±0.2cm。
所述若干个瓣膜式开口位于距离邻近末端0.5~2cm处。
进一步,所述管体的管壁有载药层。
所述载药层为管壁中的抗菌渗透层;或
所述载药层为管壁内、外表面的抗凝接枝层;或
所述载药层为管壁中的抗菌渗透层和管壁内外表面的抗凝接枝层。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分流管用于脑积液的分流,在管的近端设置均布的小孔作为脑积液到管腔的通道;远端设置瓣膜式开口,进一步保障了引流的单向性。尤其是分流管上的瓣膜式开口,当脑积液过多引起颅内压增高时,瓣膜开放,进行正常引流;颅内压降低至正常时瓣膜关闭,防止液体回流。分流管配置可撕裂导管鞘,可用于脑脊液从颅内到静脉窦的引流,相比传统分流方式创伤小、操作简单。该分流管的内外壁设载药层,其中表面的抗凝接枝层中药物用于抗凝,管壁内抗菌渗透层中的药物释放用于抗菌,当分流管在体内长期植入时,可有效防止感染和堵塞,解决了目前脑积液分流手术的两大并发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多向瓣膜脑积液分流管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带抗菌渗透层的多向瓣膜脑积液分流管的管体壁局部微观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带抗凝接枝层的多向瓣膜脑积液分流管的管体壁局部微观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带抗菌渗透层和抗凝接枝层的多向瓣膜脑积液分流管的管体壁局部微观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介绍。
结合图1所示,分流管主体为硅胶软管,其两端按引流体流动方向分为近端1和远端2,近端1和远端2之间为中间段3。
近端1用于插入颅内或者腰椎中有脑积液的地方,为防止插入过程堵塞管口,近端1的末端封头,侧壁开设有多个小孔4作为液体流入分流管的通道。这些小孔形状、大小、排布方式没有必然要求,但最好是大小均匀(孔径相同),而且在管周向同一截面上均匀分布,在相邻两截面之间相互错位。如此排布的小孔更适合引流,且打孔部分的机械性能也比较均匀。
远端2用于插入脑积液流入的腔隙,其末端也封头,且侧壁采用瓣膜式开口5,即在管壁上沿轴向切设有2~4条1cm左右的长缝,这些长缝在管子周向上均匀分布,在管轴向上相互错开一定距离,用于控制引流压力。当颅内压较大时瓣膜开启,进行正常引流;当颅内压达到正常水平时,瓣膜关闭,防止液体回流。
近端1小孔4主要用于脑积液到管腔的通道;远端2的瓣膜式开口5是为了进一步保障引流的单向性,当颅内压较高时,瓣膜内压力大于瓣膜外压力,瓣膜打开,脑积液流入静脉窦,当颅内压降低到正常水平时,瓣膜内外压力相等,瓣膜处于关闭状态,血液不会倒流回分流管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百多安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山东百多安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3630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W型传感用光纤
- 下一篇:波片、偏振转换元件、照明光学系统和图像显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