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极微型线材矫直切断机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31255.1 | 申请日: | 2012-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246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发明(设计)人: | 何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何锋 |
主分类号: | B21F1/02 | 分类号: | B21F1/02;B21F11/00;B21F23/00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15 | 代理人: | 马腾飞 |
地址: | 523856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极微 线材 矫直 切断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线材矫直切断设备,特别是一种极微型线材矫直切断机,主要用于对直径在0.01mm~0.6mm的线材进行矫直切断。
背景技术
目前的线材矫直切断机工作原理是:将线材通过送料辊和牵引辊带动,在旋转的调直筒中调直,而调直后的线材经由上、下刀台的端口向前移动。当调直后的线材前端顶到挡块时,通过拉杆使上刀台、下刀台向前移动。此时,往复运动的锤头将通过上下刀台对线材剪切,完成一根线材的调直和剪切;若连续运动,即可完成连续的线材调直和剪切。但是这种线材矫直切断机只能用于矫直切断直径在4mm~12mm的直径较大的线材、冷拔低碳钢丝、高强钢丝、冷轧带肋钢筋等,若对直径更小的线材进行矫直切断,切断长度容易偏差,出现废品率高,不适宜直径更加小的线材矫直切断。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极微型线材矫直切断机,可对直径在0.01mm~0.6mm的线材进行矫直切断,其切断直线度和长度精度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极微型线材矫直切断机,包括工作台、送料装置、矫直装置、切断装置以及收料装置,所述送料装置、矫直装置、切断装置和收料装置依工作顺序连接于工作台上,所述切断装置包括切断刀轮和切断电机,所述切断电机通过转轴与切断刀轮连接,所述矫直装置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均设有线材传送装置,所述线材传送装置包括支撑架、多个滚轮、上传送带、下传送带和传动电机,所述支撑架的下端部与工作台连接,所述的多个滚轮分别安装于支撑架上,所述上传送带、下传送带均安装在滚轮上,所述上传送带与下传送带之间通过传动机构传动,且上传送带与下传送带之间设有供线材通过的间隙,所述上传送带或下传送带与传动电机连接。
其中,所述切断装置还设置有光电式传感器和数据处理器,所述数据处理器与光电式传感器、切断电机相连接。
其中,所述矫直装置输入端的线材传送装置为从动线材传送装置,位于矫直装置输出端的线材传送装置为主动线材传送装置,所述主动线材传送装置通过横向传动链条与从动线材传送装置驱动连接。
其中,所述切断装置与主动线材传送装置之间设置有导线座,所述导线座设置有供线材通过的导线孔。
其中,所述线材传送装置的内部适配设置有用于调节供线材通过的间隙的可调滑块,位于上传送带内的可调滑块的下表面紧靠于上传送带的内表面,位于下传送带内的可调滑块的上表面紧靠于下传送带的内表面,所述可调滑块的上端设置有调节旋钮。
其中,所述矫直装置包括具有空心内腔的矫直筒、交错相对向内安装的若干调直柱以及主电机,所述矫直筒的外壁设有若干螺纹通孔,所述调直柱的末端通过螺纹通孔进行可调节连接,所述调直柱的中心靠近矫直筒的中心轴线,而且所述调直柱的中心轴线垂直于矫直筒的中心轴线;所述矫直筒的末端固定设置有皮带轮,所述主电机与皮带轮驱动连接。
其中,所述光电式传感器为激光感应器。
其中,所述切断装置还设置有计数器,所述计数器与光电式传感器连接。
其中,所述收料装置包括接料斗及自动收料装置,所述接料斗的下料口与自动收料装置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将所需矫直的线材从送料装置输出,由线材传送装置夹持住并往前传送,线材进入矫直装置中,线材在调直筒中矫直,矫直后的线材由矫直装置输出端的传送装置拉出,线材进入切断装置后继续向前移动,当线材的前端到达光电式感应器下方时,光电式感应器反馈信息到数据处理器,由数据处理器控制切断电机驱动切断刀轮,实现对线材的精确切断,完成一段线材的矫直和剪切。本实用新型中的传动装置的上、下传送带可对直径在0.01mm~0.6mm的线材进行固定传送,而且通过光电式感应器与数据处理器的共同作用,实现了对线材的精确切断。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极微型线材矫直切断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在图1中的附图标记包括:
1—工作台 2—送料装置 3—矫直装置
31—矫直筒 32—调直柱 33—主电机
34—皮带轮 4—切断装置 41—切断刀轮
42—切断电机 43—光电式传感器 44—数据处理器
45—计数器 5—线材传送装置 51—支撑架
52—滚轮 53—上传送带 54—下传送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锋,未经何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3125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火力发电厂空气预热器进口风道结构
- 下一篇:一种高安全系数锁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