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同塔双回路单线换位塔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30856.0 | 申请日: | 2012-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781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05 |
发明(设计)人: | 任德顺;佟继春;徐宏宇;刘然;王江涛;荣建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电力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7/20 | 分类号: | H02G7/20;E04H12/00;E04H12/18;E04H12/24 |
代理公司: | 成都希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26 | 代理人: | 杨冬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回路 单线 换位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电力系统输电线路的同塔双回路塔,尤其是适用于高海拔、高压输电线路中换位使用。
背景技术
线路换位的作用是为了减少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时不平衡电流和不平衡电压,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电力网中,长度超过100km的输电线路均宜换位。换位循环长度不宜大于200km。
目前的长距离输电线路的换位方式一般有多种,主要有,其一是按两个单回路建设,而长线路换位一般在每个单回路进行,这种技术相对较为成熟,而且投资较省,但对线路走廊要求较高,适合于地形平坦、施工方便的地区应用。其二是在500千伏同塔双回线路中所采用的耐张塔外绕跳换位方式,即在需要保证相应的电气间隙距离要求下,上、中、下导线横担端部加装跳线横担以进行上、下导线间的换位。
而随着高压、超高压输电线路的应用以及高海拔地区输电工程的增加,为了降低高海拔地区线路走廊清理、施工成本,已不适合采用两个单回路建设,需要采用同塔双回输电线路,而按照现有的耐张塔外绕跳换位方式,由于空气稀薄,电气间隙距离要求更大,就要在换位塔上加装的较长导线横担,保证上下横担之间的安全距离,从而增加了铁塔的荷载及塔材耗量,也就相应增加了运输成本和施工成本,这极不适合交通和运输不便地区的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在同塔双回路上不增加导线横担长度就能实现换位且检修风险较低的换位塔。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同塔双回路单线换位塔,包括塔体,在塔体左、右侧上均安装有与输电线方向垂直的上横担、中横担和下横担,在所述上横担、中横担和下横担同侧分别连接有第一回路和第二回路输电线路;第一回路包括第一输电线、第二输电线和第三输电线,第二回路包括第一输电线、第二输电线和第三输电线;在塔体的上、下部沿输电线方向前侧或后侧的其中一侧安装有上导线横担、下导线横担,在所述上导线横担与下导线横担之间连接有上下跳线;第一输电线的前段连接在中横担上,并经过第一变位跳线与连接在上横担上的后段连接;第二输电线的前段连接在下横担上,并经过第二变位跳线与连接在中横担上的后段连接;第三输电线的前段连接在上横担上,并经过第三上变位跳线与上下跳线连接;第三输电线的后段连接在下横担上,并经过第三下变位跳线与上下跳线连接。
所述的塔体为转角塔,上导线横担与下导线横担设置在转角塔的前侧,所述第一回路连接在转角塔的内侧。
所述第三下变位跳线通过绝缘串安装在下横担侧面端部。
在上述所有输电线、跳线与塔体上的横担的连接处均采用绝缘串连接。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同塔双回路单线换位塔,与现有的耐张塔外绕跳换位塔相比,其塔体上的跳线横担横向长度减少了,节约了材料和制造成本,减轻了塔体的重量,有利于交通不便的地区的运输与安装,接线简单,有利于安装施工与运行维护,上下跳线只设置在塔体前侧或后侧的其中一侧,这样形成单侧换位,降低了检修与维护时的危险系数,有较强的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单线换位塔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第三输电线跳转换位的俯视示意图;
图3是转角塔的第三输电线跳转换位的俯视示意图。
图中所示:A-第一输电线,B-第二输电线,C-第三输电线,1-塔体,11-转角塔,21-上横担,22-中横担,23-下横担,3-绝缘串,31-上导线横担,32-下导线横担,41-上下跳线,51-第一变位跳线,52-第二变位跳线,53-第三上变位跳线,54-第三下变位跳线,61-内侧,62-外侧,7-中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同塔双回路单线换位塔,包括塔体1,在塔体1左、右侧上均安装有与输电线方向垂直的上横担21、中横担22和下横担23,在所述上横担21、中横担22和下横担23同侧分别连接有同回路输电线路:同回路输电线路由第一输电线A、第二输电线B和第三输电线C组成,在塔体1的上、下部沿输电线方向前侧或后侧的其中一侧安装有上导线横担31与下导线横担32,在所述上导线横担31与下导线横担32之间连接有上下跳线41。
如图1所示,两个双回路输电线包括,由输电线A1、B1、C1构成的第一回路、由输电线A2、B2、C2构成的第二回路。
实施例一:
以下结合图1和图2,以第一回路的换位结构对实用新型的线路连接进行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电力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四川电力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3085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