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功率电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29087.2 | 申请日: | 2012-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134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王向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向群 |
主分类号: | H01F17/04 | 分类号: | H01F17/04;H01F27/29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瑞方达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14 | 代理人: | 张约宗;张秋红 |
地址: | 518111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功率 电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感器,尤其涉及一种功率电感器。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包括手机在内的各种移动数码产品的尺寸越来越小。由于环境的变化带来的对电磁辐射,交叉干扰与电磁污染管制越来越严格(EMC管制标准),电感器在电路中担当重要的吸收突波功能,而其中的功率电感器的耐电流特性、EMI特性还满足不了市场的要求。当前市场的小尺寸片式功率电感器大都不是一体成型的构造,存在电感量偏低、不耐大电流、可靠性差和温度过高,以及EMI特性不好的现实困难,同时,自动化程度不高,其用工成本高也是业界发展的障碍。
目前业内已有采用粉末压铸一体成型的功率电感器电极,其采取的工艺是将电极的端部埋入粉体的内部以求固定,这种方式虽然简单易行,但是也出现了在小尺寸(3*2*1以下尺寸)工艺无法实现的困境。难点有:其一在于直径0.15以下的高强度漆包线无法实现机械脱皮焊接,直径0.15以下自焊线虽然可以焊接但绝缘耐压达不到要求;其二是由于尺寸小,埋入式电极占用粉体空间,致使粉料减少,电感的磁能积下降,线圈外缘尺寸受电极挤占,致使耐电流特性下降;其三是小尺寸的电极成本较高,产品电极尺寸与形状的一致性精准程度较低,且难以实现大批量的全自动化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功率电感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功率电感器,包括内芯、紧密包覆所述内芯的压铸体;所述内芯为漆包线绕制而成的线圈结构,其包括主体及自所述主体延伸出的延伸部,所述压铸体采用磁性金属粉料一体压铸于所述内芯上而形成,所述延伸部露出所述压铸体的相对端面,所述压铸体对应所述延伸部的端部表面上镀有金属层,将所述压铸体的所述端部包覆起来,以形成所述功率电感器的电极。
所述金属层包括铜层。
所述金属层还包括依次镀于所述铜层上的镍层及锡层。
所述内芯的所述延伸部呈扁平状。
所述内芯为采用扁平或圆形的高强度热熔漆包线绕制而成的线圈结构。
所述压铸体的表面覆有树脂层,所述树脂层位于所述金属层下方。
所述树脂层为采用环氧树脂涂覆形成的透明树脂层。
本实用新型采用磁性金属粉料与内芯一体压铸成型,可以实现大批量自动化生产,极大地减少了材料成本和用工成本;取消了传统线圈与电极间的焊接工艺,彻底克服了传统工艺中容易出现焊点等各种问题的质量隐患,使得成品的绝缘特性、磁屏蔽特性、耐电流特性、高温特性以及成本控制得以大幅度提升。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功率电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功率电感器的内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功率电感器的内芯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功率电感器的制造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功率电感器,包括内芯2、紧密包覆所述内芯2的压铸体1。内芯2为漆包线绕制而成的线圈结构,其包括主体21及自主体21延伸出的延伸部22,延伸部22呈扁平状。压铸体1采用磁性金属粉料一体压铸于内芯2上而形成,压铸体1将内芯2高密度封固于其中,延伸部22露出压铸体1的相对端面。
所述漆包线采用高强度热熔(耐高温)的漆包线,可为扁平型的或圆形的漆包线,如图2所示,内芯为采用扁平型漆包线绕制而成的线圈结构;作为一种选择性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内芯2’也可为圆形漆包线绕制而成的线圈结构,其延伸部22’通过压扁处理后呈扁平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向群,未经王向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2908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