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梳拉舍尔经编机的送经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25404.3 | 申请日: | 2012-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492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王占洪;陈佩佩;申臣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市润源经编运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B27/10 | 分类号: | D04B27/10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陈磊 |
地址: | 213002 江苏省常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梳拉舍尔经编机 送经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经编机的送经机构,特别是涉及一种多梳拉舍尔经编机的送经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多梳拉舍尔经编机的送经机构,包括贮纱机构、经纱张力调节机构、分纱针和张力片;所述贮纱机构由若干个经纱盘头构成,所述经纱张力调节机构由若干个弹簧片构成,在编织时,经纱从盘头上退绕并依次经过所述弹簧片、分纱针和张力片送至成圈机构中进行编织。
这种送经机构在编织过程中存在以下缺点,即由于其采用弹簧片来调节经纱张力,而弹簧片的弹性和厚度与经纱所需张力在编织过程中往往不能相匹配,因而经纱张力波动较大,大大影响了织物质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编织过程中能使经纱张力保持一致的多梳拉舍尔经编机的送经机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这样一种多梳拉舍尔经编机的送经机构,包括贮纱机构、经纱张力调节机构、分纱针和张力片;在工作时,经纱从所述贮纱机构上退绕并依次经过所述经纱张力调节机构、分纱针和张力片送至成圈机构中进行编织,所述贮纱机构由经纱架和安装在经纱架上的若干个经纱筒构成,所述经纱张力调节机构由驱动装置驱动转动的两根罗拉辊构成,所述两根罗拉辊相互平行、转动地安装在经编机的机架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在所述贮纱机构与罗拉辊之间还设有导纱板,所述成圈机构包括贾卡梳栉,在工作时,经纱从所述经纱筒上退绕并依次经过所述导纱板、两根罗拉辊、分纱针和张力片送至成圈机构的贾卡梳栉中进行编织。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驱动装置为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通过齿轮传动机构驱动所述两根罗拉辊转动。
采用上述结构后,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经纱张力调节机构由驱动装置驱动转动的两根罗拉辊构成,所述驱动装置优选为伺服电机,因此,在编织时,通过伺服电机对罗拉辊的转速控制,从而对经纱的张力进行主动调节,使经纱在编织过程中张力始终保持一致。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多梳拉舍尔经编机的送经机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经纱张力调节机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2所示的一种多梳拉舍尔经编机的送经机构,包括贮纱机构1、经纱张力调节机构2、分纱针3和张力片4;在工作时,经纱5从贮纱机构1上退绕并依次经过所述经纱张力调节机构2、分纱针3和张力片4送至成圈机构6中进行编织,所述贮纱机构1由经纱架1-1和安装在经纱架1-1上的若干个经纱筒1-2构成,所述经纱张力调节机构2由驱动装置驱动转动的两根罗拉辊7构成,所述两根罗拉辊7相互平行、通过轴承转动地安装在经编机的机架8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在所述贮纱机构1与罗拉辊7之间还设有导纱板9,该导纱板9可通过连接件13固定安装在经纱架1-1上,所述导纱板9上密布有供经纱5穿入的导纱孔。所述成圈机构6包括贾卡梳栉10,在工作时,经纱5从经纱筒1-2上退绕并依次经过所述导纱板9、两根罗拉辊7、分纱针3和张力片4送至成圈机构6的贾卡梳栉10中进行编织。采用这样的结构后,能保证贾卡梳栉10上的经纱张力始终保持一致和均匀。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驱动装置优选为伺服电机11,所述伺服电机11通过齿轮传动机构12驱动所述两根罗拉辊7转动。如图2所示,所述齿轮传动机构12包括一对啮合的齿轮12-1,12-2,所述齿轮12-1,12-2分别安装在两个罗拉辊7的轴端处;在伺服电机11与罗拉辊7之间还设有一个减速箱14,所述齿轮12-1与减速箱14输出轴14-1上的齿轮14-2相啮合,在工作时,所述伺服电机11通过减速箱14输出轴14-1上的齿轮14-2带动齿轮12-1,12-2啮合运动,从而使两根罗拉辊7转动。这样,本实用新型可通过伺服电机11对罗拉辊7的转速控制,从而对经纱5的张力进行主动调节,使经纱5在编织过程中张力始终保持一致。
本实用新型经过试用,通过伺服电机带动罗拉辊转动对经纱张力进行调节,保证了纱线张力保持一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市润源经编运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市润源经编运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2540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粗乙酰基混合物的精制方法
- 下一篇:工具机制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