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压耦合式离子棒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21567.4 | 申请日: | 2012-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152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孙卫星;叶愿林;李晨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安平静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F3/04 | 分类号: | H05F3/04 |
代理公司: | 上海三和万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30 | 代理人: | 蔡海淳 |
地址: | 201108 上海市闵行***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压 耦合 离子棒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静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主动式静电消除的高压正/负离子发生装置。
背景技术
主动式静电消除技术在半导体、封装、光电、通讯、喷涂、印刷、纺织、医药设备、建材和注塑等行业正在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
公告日为2008年1月2日,授权公告号为CN 201001233Y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安全型离子棒,其设置了一个由上、下棒芯组合构成的条状绝缘体复合棒芯;在上棒芯沿长度方向上依次设置至少两个放电孔,放电孔中设置放电针;在棒芯中设置有高压护套线;高压护套线中的芯线与电源连接;放电针贯穿上棒芯,与高压护套线中间的芯线连接,形成电通路。
可见,在工业除静电领域中,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离子棒通常采用设置单排或双排放电针的结构。
上述结构的工作原理如下:
高压导线/护套线预设在圆形或矩形的金属管中,从金属管的水平开口处导入单排高压放电极(或称为放电针,下同),金属件外壳接地。
当通过高压导线/护套线给高压放电极施以高电压时,在高压放电极与金属外壳间形成一个高压电场,此高压电场内的空气分子被电离成正/负离子。
电离时发生的空气流动,将离子棒所产生的正/负离子向周围弥散,到达待除静电物体的表面,从而达到中和静电的功能。
但是,现有离子棒的结构中,高压放电极(放电针)是直接插入高压导线或护套线中的,即高压放电极(放电针)的下部,直接穿过高压护套线芯线的绝缘层,插入其中的导电线芯束,形成电通路。
这种高压放电极(放电针)与高压导线之间直接插入的连接方式,导致了放电针自身直接带有高压电压,在实际静电消除设备作业/运行过程中极易伤人,给现场设备和操作员工的人身安全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严重时会对现场员工的人身产生伤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压耦合式离子棒,其采用放电针与电源线间接接触的感应式连接方式,在保证静电消除效果的同时,避免了放电针直接带有高压电压,可防止对现场员工产生人身伤害,提高了离子棒类主动式静电消除装置的使用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高压耦合式离子棒,包括用于导电的高压护套线和多个用于产生带电离子的放电针,其所述的高压护套线与高压电源电联接,其特征是:在所述高压护套线绝缘层的外周,分别对应设置多个用于感应高压护套线电场的感应体;所述的多个放电针分别与各个感应体直接接触/连接,通过感应体与高压护套线电磁连接。
其所述的多个感应体沿所述高压护套线的轴向方向依次设置。
其所述的感应体为电磁感应环。
具体的,其所述的电磁感应环为金属环。
或者,其所述的感应体为感应线圈。
进一步的,其所述的多个放电针分别与各个金属环或感应线圈直接固接,在高压护套线的轴向方向上构成放电电场。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采用放电针与高压护套线之间的感应式连接方式,既保证了静电消除效果,同时又避免了放电针直接带有高压电压,提高了离子棒类主动式静电消除装置的使用安全性;
2.放电针与高压护套线之间非直接接触,避免了导电针的插入对高压护套线芯线的损伤,可避免导电芯线因局部受伤而影响其使用寿命,亦有助于延长放电针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高压护套线,2为高压护套线的芯线,3为高压护套线的绝缘层,4为第感应体,6为放电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图1中,本技术方案包括用于导电的高压护套线1和多个用于产生带电离子的放电针6,其发明点在于,在所述高压护套线的绝缘层3的外周,分别对应设置多个用于感应高压护套线电场的感应体4;
所述的多个放电针分别与各个感应体直接接触/连接,通过感应体与高压护套线电磁连接。
感应体4为电磁感应环或感应线圈,其电磁感应环为金属环(图中以金属环为例)。
图2中,感应体4沿高压护套线1的轴向方向(即其长度方向)设置。
如图所示,多个放电针分别与各个金属环或感应线圈(图中以金属环为例)直接固接,在高压护套线的轴向方向上构成放电电场。
具体实施时,放电针与感应体之间,可采用点焊、铆接或粘接等方式固接为一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安平静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安平静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2156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多级光杠杆放大原理的杨氏模量测量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单开关指示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