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移动式防热降温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19200.9 | 申请日: | 2012-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934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发明(设计)人: | 于殿宝;苗磊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 |
代理公司: | 徐州市三联专利事务所 32220 | 代理人: | 何君 |
地址: | 2211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式 防热 降温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降温装置,属于温度调节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在炎热的夏天,人们的居住室、工作室和工作的厂房内,普遍是采用空调制冷装置或轴流通风机进行制冷或除热。这种防热制冷的方式与方法,在给人类带来凉爽与舒服感觉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很多的弊端与隐患或病灾。其普遍存在的问题是:
1、使人容易产生“空调”病或其它疾病,如人在睡眠采用空调或风扇解热,对人皮肤的毛细孔带来伤害,产生多种难治之病;
2、需要大量的能源供给,用电量较大;
3、空调制造比较复杂,不容易维修,使用寿命短;
4、空调价格比较贵,不经济合算;
5、空调制冷或防热,同样也给人类和环境造成一定污染。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移动式防热降温装置,利用地下水、或者江、河、湖泊水等天然水的循环,采用简单廉价的方法,实现了对人类居住房或工作室的除热降温,安全可靠无污染。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移动式防热降温装置,它包括一个可移动的框架,在框架内的上方装有喷水管,喷水管末端封闭,喷水管的入水口通过进水管连接水泵和水源,进水管上有阀门;所述的框架内的下方有排水槽,排水槽的出水口通过回水管与所述的水源相通,排水槽的底面是向水源方向倾斜的斜面,所述的喷水管下部制作有多个水孔,所述的框架上覆盖有人工幕帐,人工幕帐将所述的喷水管和排水槽包严。
所述的人工幕帐是厚塑料布,所述的人工幕帐从所述的喷水管上方绕过,形成双层塑料布帘,人工幕帐的下端固定在所述的排水槽内。
所述的喷水管下部制作有双排所述的水孔。
在所述的喷水管和排水槽的端部有管道接头分别与进水管和回水管连接。
所述的框架的后部有挂钩。
它包括室内温度感应器,室内温度感应器连接在控制所述的水泵启停的控制电路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运用水泵将自然水抽至房间内的移动式防热降温装置水管中,进行循环运用,通过移动式防热降温装置内形成的水帘(人工幕帐),带走室内的热量并保持人类适宜的温度与湿度。本实用新型可以节省大量的电能,有利于节能减排,环保清洁;特别是充分利用了水资源,对水资源既没有一点浪费,又没有产生污染;既安全又方便、在我国广大的城镇和农村,特别是在水资源丰富的地区非常便于实施推广,将会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图1的俯视图。(水孔为虚线)
图中,1、水源,2、水泵,3、进水管,4、墙体,5、喷水管,6、人工幕帐,7、管道接头,8、回水管,9阀门,10、室内温度感应器,11、排水槽,12、挂钩,13、水孔,14、框架。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所示的一种移动式防热降温装置,它包括一个可移动的框架14,在框架14内的上方装有喷水管5,喷水管5末端封闭,喷水管5的入水口通过进水管3连接水泵2和水源1,进水管3上有阀门9;所述的框架14内的下方有排水槽11,排水槽11的出水口通过回水管8与所述的水源1相通,排水槽11的底面是向水源1方向倾斜的斜面,所述的喷水管5下部制作有多个水孔13,所述的框架14上覆盖有人工幕帐6,人工幕帐6将所述的喷水管5和排水槽11包严。
所述的人工幕帐6是吸热透明厚塑料布,所述的人工幕帐6从所述的喷水管5上方绕过,形成双层塑料布帘,人工幕帐6的下端固定在所述的排水槽11内。即框架内是一面全部用双层的塑料布封闭的水帘,塑料布水帘上方是喷水管,下方是排水槽。水布帘中间是自然水通道。自然水是用水泵从天然水源抽上来的水(江、河、湖水或井水)。
所述的喷水管5下部制作有双排所述的水孔13。
在所述的喷水管5和排水槽11的端部有管道接头7分别与进水管3和回水管8连接。
所述的框架14的后部有挂钩12。所述的移动式防热降温装置是挂在或用螺栓固定在室内的墙体4上。其移动式防热降温装置的面积和大小,可根据用户要求或房间面积进行灵活制作。
它包括室内温度感应器10,室内温度感应器10连接在控制所述的水泵2启停的控制电路上。室内温度感应器10可安装在墙体4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1920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