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海上能源综合利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17511.1 | 申请日: | 2012-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710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05 |
发明(设计)人: | 杨科;吴蔚;徐建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03B13/24 | 分类号: | F03B13/24;F03D9/02;F03D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90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海上 能源 综合利用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海上能源综合利用系统,尤其是一种近海打桩式海上风能、波浪能、洋流能综合利用系统,该系统具有系统稳定性好和经济效益高的特点。
背景技术
海洋中存储着丰富的能源,其中风能,波浪能,洋流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绿色可再生能源。目前,单台海上风力机的发电功率达到MW级别,但是由于风速不稳定,风力机输出的电力容易波动,很难直接并入当地电网。波浪能也不稳定,且能量转换装置发电效率低,占用空间大,需要规模化利用才能获得有效收益。洋流能相比之下较稳定,波动有规律性,周期较长。目前单台垂直轴洋流能涡轮的功率为10-100KW。但是洋流能的来流速度容易受海面波浪影响,增大了湍流度,降低了能量转换装置的效率和运行寿命。以上问题都导致了海洋能装置的可靠性以及经济性下降,是目前海洋能利用中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海上风力机输出电力不稳定,以及波浪能洋流能利用效率低,可靠性与经济性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海上能源综合利用系统。该系统风力机为打桩式固定于海底,波浪能和洋流能发电装置共用一套发电系统,固定于海底,布置在风力机周围。该系统实现了三种发电形式的综合利用,在复杂多变的海上发电环境中形成互补。
(二)技术方案
针对上述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海上能源综合利用发电系统,包括风力机、波浪能转换装置和洋流能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波浪能转换装置包括顶部封闭下端开口的若干个浮台、空气透平和发电机,所述若干个浮台布置于风力机周围,每个浮台与一固定于海底的立柱固定连接,浮台之间通过安装于浮台侧壁的连接管连通,其中,有两个浮台的顶端各开有一个气孔,分别安装方向相反的单向通气阀,一个只能进气,另一个只能出气,出气的浮台顶端安装空气透平,所述空气透平的进气口正对只能出气的单向通气阀的出口;所述空气透平的输出轴与洋流能转换装置的输出轴通过齿轮系统实现动力合成,带动所述发电机发电。
优选地,所述洋流能转换装置安装于出气浮台下方,其输出轴伸入出气浮台顶部的所述齿轮系统,实现与波浪能转换装置的动力合成。
优选地,所述洋流能转换装置为固连于海底的垂直轴水力涡轮。
优选地,所述齿轮系统包括一锥齿轮系与一行星轮系,所述空气透平的输出轴通过锥齿轮系将水平方向转动变为垂直方向转动,行星轮系实现双动力的合成,其外齿圈由锥齿轮带动,太阳轮由洋流能转换装置的输出轴带动,行星轮带动交流电机发电。
优选地,所述发电机发出的电通过电缆伸到所述风力机的塔筒以及机舱内。优选地,所述发电机为交流发电机。
优选地,所述发电机发出的电一部分供应至风力机耗电部件,另一部分存入蓄电池中,当风力机发出的电力因波动而不足时,启动所述蓄电池,以补偿输出功率,实现电力输出的稳定。实际安装时,发出的电可通过电缆从海底伸入风力机塔架底部,然后伸到塔筒以及机舱内。波浪与洋流能发出的电力一部分作为风力机内控制系统,变桨偏航系统,空调,电梯等供电,另一部分存入蓄电池中。当风力机发出的电力因波动而不足时,启动蓄电池发电,迅速补偿输出功率,实现电力输出的稳定。
优选地,所述风力机为部署于近海的固定于海底的打桩式风力机。
优选地,所述若干个浮台均匀布置于风力机周围。
优选地,所述连接管为软管,其出口安装单向通气阀。
(四)有益效果
该系统将海上风能,波浪能,洋流能三种发电形式综合利用,实现复杂环境下电力的互补,保证了功率输出的稳定,有利于并网。
该系统利用波浪能与海洋能发出的电力进行风力机内辅助装置的供电,节约部分能源。
该系统采用蓄电池为输出功率进行补偿,响应迅速,解决了因变桨机构执行缓慢导致的功率补偿滞后的问题。
该系统波浪能与洋流能装置共用一个发电平台,共用一台电机与输电电缆,节约了成本。
该系统中波浪能装置吸收了风力机与洋流能装置附近的波浪能,不但减小了波浪对塔架的冲击,还减小了洋流来流的湍流度,使洋流能转换装置的发电效率与运行寿命增加。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实用新型的系统示意图,图1(b)为本实用新型的系统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动力合成齿轮系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能量与控制信号流动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1751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U型加强装置连接的多段式风力机叶片
- 下一篇:一种大螺旋角摆动液压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