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臭氧发生器放电单元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16280.2 | 申请日: | 2012-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069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乐飞;孙荣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康尔臭氧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13/11 | 分类号: | C01B13/11 |
代理公司: | 上海海颂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58 | 代理人: | 季萍 |
地址: | 2122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臭氧发生器 放电 单元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臭氧发生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臭氧发生器的放电单元。
背景技术
在自来水处理、污水处理和化工氧化等领域通常会应用臭氧进行了杀菌、消毒,臭氧需求量也越来越大,用户对臭氧发生器的运行效率(每公斤臭氧的耗电量和耗氧量)也越来越重视。目前工业上大多臭氧发生器利用玻璃、搪瓷、陶瓷作为放电介质,通过单一的介质阻挡放电法产生臭氧(即将数千伏的电压施加到高压电极和低压电极上,将通入放电气隙中的空气或氧气电离成为臭氧)。其运行效率虽比过去有所提高,但每公斤臭氧的耗电量仍有8-9kW·h,耗氧量8Nm3(臭氧浓度120g/m3),综合臭氧应用市场和运行成本,高效、节能型臭氧发生器是制造商和用户的共同追求。大型臭氧发生器是由众多的放电单元组成,其运行效率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单个放电单元的效率,也即单个放电单元的臭氧产率。提高放电单元的效率是制造高效、节能型大型臭氧发生器的最有效途径。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臭氧产率高的臭氧发生器放电单元。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臭氧发生器放电单元,包括外电极、内电极和位于内外电极之间的玻璃管,所述内电极为内部填有不锈钢丝网刷、外部套有不锈钢丝网套的不锈钢管。
本实用新型臭氧发生器放电单元,将数千伏的高压施加在高压端内电极和低压端外电极上,在玻璃管与外电极间的放电气隙形成强电场,同时在不锈钢丝网套和不锈钢丝网刷的表面也形成强电场,在强电场的作用下,含氧气体一方面在外电极与玻璃管之间的环形区域,进行介质阻挡放电,含氧气体中的氧气经电离、合成为臭氧;另一方面含氧气体在不锈钢丝网套和不锈钢丝网刷的表面进行沿面放电,提高了臭氧产率。
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臭氧发生器放电单元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出进一步说明。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臭氧发生器放电单元主要包括不锈钢内电极1、不锈钢外电极2和作为绝缘介质的玻璃管3,玻璃管3内套有作为高压电极的内电极1,玻璃管3外套有作为低压电极的不锈钢外电极2,外电极2焊接在支撑花板5上,玻璃管3与外电极2间形成放电气隙8。
为防止玻璃管3在不锈钢外电极管2内下坠,导致气隙8沿圆周方向不均匀,在玻璃管的外表面螺旋式的缠绕厚度为0.25mm耐臭氧腐蚀的玻璃纤维胶带4作为支撑垫,形成沿圆周方向较均匀的0.25mm气隙,进一步减小介质阻挡放电区域的放电气隙,降低了放电电压和电耗,使放电单元更趋紧凑、高效。
作为高压电极的内电极1包括不锈钢管11、不锈钢丝网套6、不锈钢丝网刷9、不锈钢连接杆10和带有通气孔的不锈钢圆板7,不锈钢管11内塞有柔性的不锈钢丝网刷9,与内壁紧密接触,不锈钢管11外表面套有不锈钢丝网套6,与外表面紧密接触,不锈钢管11左端部焊有带有通气孔的不锈钢圆板7和连接杆10,内电极1组装成形后插入玻璃管3内,不锈钢丝网套6与玻璃管3内表面须紧密接触。采用相对疏松、富有弹性的不锈钢刷、丝网套作为内电极,既能导电,又能通气,有效提高了沿面放电区域的放电效率,提高了臭氧产率。
将数千伏的高压施加在高压端内电极1和低压端外电极2上,在放电气隙8区域、丝网套6和丝网刷9表面形成强电场,含氧气体一方面从单元左入口通过放电气隙8,在强电场的作用下,进行介质阻挡放电,含氧气体中的氧气经电离、合成为臭氧,由单元右出口输出;另一方面含氧气体从单元左入口透过不锈钢丝网套6和不锈钢丝网刷9的缝隙,在强电场的作用下丝网表面进行沿面放电,含氧气体中的氧气经电离、合成为臭氧,由单元右出口输出。
采用集介质阻挡放电与沿面放电为一体的双气隙臭氧发生器放电单元,并试制了一台大型臭氧发生器,经现场实测其每公斤臭氧电耗仅为6-7 kW·h,耗氧量仅为6 Nm3,大降低了运行成本。
以上实施例的描述较为具体、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康尔臭氧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康尔臭氧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1628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