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变化大小的踏板鞋套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15708.1 | 申请日: | 2012-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220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2 |
发明(设计)人: | 谢金龙;黄宗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谢金龙;黄宗泽 |
主分类号: | B62M3/08 | 分类号: | B62M3/08;A63B22/08 |
代理公司: | 深圳冠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67 | 代理人: | 诸兰芬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中市***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化 大小 踏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或健身车踏板的技术领域,尤指针对自行车或健身车的踏板可变化大小的鞋套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自行车或健身车所配备的踏板种类繁多,其中为使骑乘者脚部能发挥至最大骑乘效能,骑乘者的脚部与踏板如做固定式的连结,可令骑乘者的脚部在踩踏的同时另一脚兼有拉提脚踏的功效,藉以分散脚部的作用力,减轻骑乘者的脚部负担进而可提升踩踏的最大效能。
现今虽有专用型踏板利用踏板上形成的勾片组扣鞋底扣片相互嵌扣连结,惟这些专用型踏板不是人人都会使用,因此早期即有业者设计出一种结合于踏板上的鞋套(俗称:狗嘴套) ,如第1图所示,鞋套(90)约呈开口朝一侧的U形框体,转弯的封闭端系供足部前端伸入的前置部(92),相邻于前置部(92)呈水平面处为踏部(91),供足部进入前置部(92)时,得以让穿戴鞋子的足部前端接触于踏部(91),前置部(92)在踏部(91)的末端(93)系锁设固定于自行车的踏板(95)朝前方的一外侧面,惟传统的鞋套构造缺乏可调整性,由于每位骑士的足部大小有别,因此并不是人人都适用,骑乘者的足部大小会受限于这种固定形式的鞋套,造成足部出力踩踏板的中心点难以对应该踏板的轴心位置,而无法发挥出最有效率的出力踩踏效能。
再者,对于现代人时常锻炼身体的健身房来说,一般健身车所配备的踏板亦都各别装设上述的鞋束供骑乘者使用,如只提供一种规格大小的鞋套将无法满足各式各样的使用者,因此实有加以改良的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创作者鉴于上述的问题,进而用心研究开发,因此本新型主要目的系在提供一种可变化大小的踏板鞋套,其主要系鞋套以简单有效的结构,达到可因应足部尺寸来调整鞋套大小的实用功效。
为了可达到前述的目的,本新型所运用的技术手段系在于提供一种可变化大小的踏板鞋套,包括:
一踏板体,该踏板体于前端形成一连结座,该连结座上设有垂直向的定位孔;
一鞋套,其系一开口朝水平一侧的U形体状,该鞋套在封闭转弯处形成前置部,前置部朝上一侧面系为弓部,弓部的相对端为平面状的接合部,而该接合部系套合于踏板体的连结座上,设有对应定位孔位置的长条孔;
一定位件,系穿设鞋套的长条孔后而将鞋套锁固于踏板体的定位孔上。
所述连结座系略低于踏板面。
所述定位孔内可埋设有螺母。
所述连结座上设有至少一道的前后向凹状滑槽,而该接合部底面则设有对应该滑槽的凸状滑块。
所述滑槽的两侧壁可为锯齿状,该滑块两侧亦可形成锯齿边。
所述接合部顶面形成一凹陷面,该长条孔系位于该凹陷面中。
所述连结座可形成横向的锯齿面,而该鞋套的接合部底面则设为可相啮合的横向锯齿面者。
所述鞋套的弓部末端处设有横向的穿孔。
所述定位件包括螺栓与垫片。
藉由上述构件的组成,当吾人欲调整鞋套大小时,只要松开定位件,令鞋套接合部与踏板体的连结座略为脱离,即可利用鞋套接合部上的长条孔调节鞋套与踏板体的前后距离,在到达适用的距离后再由定位件迫紧,如此一来,可依照不同使用者足部尺寸的大小调整出适当的鞋套大小,以确保使用者的足部其施力位置是能在最有利的踩踏位置,让足部以正确的姿势、最有效率的方式来踩踏自行车或健身车目的者。
附图说明
图1为先前技术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仰视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鞋套的仰视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侧视剖面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侧视剖面动作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二佳实施例鞋套的仰视立体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三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第三佳实施例鞋套的仰视立体图。
其中:
10、10’、50、踏板体;
11、11’、51、连结座;
12、52、踏板面;
13、13’、53、定位孔;
14、14’、54、螺母;
15、15’、滑槽;
16、锯齿状;
17、56、穿孔;
20、20’、60、鞋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谢金龙;黄宗泽,未经谢金龙;黄宗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1570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