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混凝土管桩模具脱模油回收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09239.2 | 申请日: | 2012-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437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陆卫明;姜平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鼎(南通)管桩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36/04 | 分类号: | B01D36/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一格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6 | 代理人: | 滑春生 |
地址: | 226500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凝土 模具 脱模 回收 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脱模油处理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混凝土管桩模具脱模油回收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混凝土技术的发展,混凝土管桩的技术也日趋成熟,除应用于工业、民用建筑外,还广泛应用于桥梁、港口、铁路或水利工程等各领域。
在进行混凝土管桩的生产时,需要经过喂料、张拉、离心、常温蒸养、放张、脱模和高压蒸养等工序。在脱模后,需要将底模和盖模移出脱模区,对其进行清理后喷撒脱模剂,再移至钢筋笼装配区。在喷洒脱模剂时,有部分脱模剂直接流入收集坑的坑底。目前,多余的脱模剂直接处理后排出,造成资源的浪费,无法充分利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提高脱模油资源利用率的混凝土管桩模具脱模油回收处理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混凝土管桩模具脱模油回收处理装置,其创新点在于:包括集油池、沉淀池、水泵、过滤器和脱模油供油箱,集油池位于脱模油喷涂工位底部,集油池底部通过管道与沉淀池连通;过滤器,包括筒体、过滤网、不锈钢滤芯,筒体上部内置至少一层过滤网,过滤网上方的筒体侧壁设置总进油口和二次过滤口;筒体中部内置不锈钢滤芯,不锈钢滤芯通过抽油泵与脱模油供油箱连接;筒体的下部为锥斗结构,锥斗底部设置排污阀;水泵的进液口设在沉淀池的底部,水泵的出液口与过滤器筒体的二次过滤口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沉淀池包括第一沉淀池和第二沉淀池,第一沉淀池内置过滤槽,集油池通过管道与第一沉淀池的过滤槽连通,水泵的进液口设置在第二沉淀池的底部。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器的筒体侧壁设置液位计。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多余的脱模油在喷洒流出底模和盖帽后,流入收集池收集,然后通过沉淀池进行初步沉淀过滤后,去除较大的固体颗粒杂质,通过水泵泵入过滤器,在过滤器中经过过滤网和不锈钢滤芯再次过滤,去除脱模油中的杂质,洁净的脱模油通过抽油泵泵入脱模油供油箱,以便进行脱模油喷洒。进而充分利用脱模油,避免浪费,降低混凝土管桩的制造成本,同时,新的脱模油在进入脱模油供油箱时也通过过滤器的总进油口进入过滤器内进行过滤,提高脱模油的品质,确保混凝土管桩的制造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混凝土管桩模具脱模油回收处理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集油池1位于脱模油喷涂工位底部,集油池1通常有两个,分别位于脱模油喷涂工位的盖模和底模喷涂位置。集油池1的底部通过管道与沉淀池连通,以便将收集到的脱模油流入沉淀池。
本实施例中,沉淀池采用双沉淀池,包括第一沉淀池2和第二沉淀池3,第一沉淀池2内置过滤槽21,集油池1通过管道与过滤槽21连通;第一沉淀池2和第二沉淀池3连通。
过滤器,包括筒体41、过滤网42、不锈钢滤芯43,筒体41上部内置至少一层过滤网42,过滤网42上方的筒体41侧壁设置总进油口a和二次过滤口b;筒体中部内置不锈钢滤芯43,不锈钢滤芯43通过抽油泵5与脱模油供油箱6连接;筒体41的下部为锥斗结构,锥斗底部设置排污阀44。在过滤器的筒体41侧壁设置液位计45。
水泵7的进液口设在第二沉淀池3的底部,水泵7的出液口与过滤器筒体41的二次过滤口连通。
工作原理:
脱模后的底模8和盖模9依次放置于链条式输送带上,并间歇式前移;
在经过脱模油喷涂工位时,通过油泵将脱模油供油箱6内的脱模油抽出,并通过喷嘴喷洒在底模8、盖模9的内表面;
多余的脱模油在喷洒流出底模8和盖帽9后,流入收集池1收集,然后通过的第一沉淀池2和第二沉淀池3进行初步沉淀过滤后,去除较大的固体颗粒杂质,通过水泵7泵入过滤器,在过滤器中经过过滤网42和不锈钢滤芯43再次过滤,去除脱模油中的杂质,洁净的脱模油通过抽油泵5泵入脱模油供油箱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鼎(南通)管桩有限公司,未经国鼎(南通)管桩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0923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