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紧凑型旋流恒压泵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07212.X | 申请日: | 2012-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230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26 |
发明(设计)人: | 李少华;谢文华;莫余诚;卢希敬;肖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江河旋龙水泵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13/06 | 分类号: | F04D13/06;F04D29/42;F04D29/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53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紧凑型 旋流恒压泵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紧凑型旋流恒压泵,属于流体机械及工程设备技术领域,适用于消防、灌溉、高层供水、村镇供水厂等需要压力稳定的供水场合。
背景技术
在需要恒压供水的场合,目前有三种方式,一是采用普通离心泵,二是变频供水,三是采用恒压泵。采用普通离心泵,不具备恒压特性,小流量时严重超压,给供水系统和操作人员带来安全隐患;大流量时压力下降较快,有可能无法满足供水需求。采用变频供水,解决了第一种供水方式的不足,但是变频供水需要额外的变频系统,并且占用更多的建筑面积,投入费用高。采用恒压泵供水,目前市场上应用比较广泛的是恒压切线泵,但是这种泵效率低,噪音高,尤其小流量工况下,噪音更大,限制了其应用场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结合了普通单级单吸离心泵效率高、变频供水和恒压泵的稳压恒压特性的优点,并克服了上述几种供水方式的缺点,有效解决了恒压供水场合效率低下、占地面积大、噪音高、资金投入高、流量变化时压力急剧上升或下降等问题,具有流量变化时压力变化小、噪音低、运转平稳、初装成本低、节省土建量、使用维护方便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紧凑型旋流恒压泵,其结构主要包括泵体、泵盖、叶轮、泵轴及支架。泵体上设有液流进出口,分主叶片腔和副叶片腔前后两部分。主叶片腔采用螺旋形结构,断面为矩形断面,副叶片腔为环形结构,副叶片腔直通主叶片腔。泵体与电机通过短小的支架相连接,该泵为与电机共轴的直联卧式泵。叶轮安装在轴端部,叶轮由主叶片、后盖板、副叶片、轮毂组成,所述主叶片由进口方向看,叶片进口到出口后弯,后弯部分倾角为30°;在靠近出口部分再向前弯折,向前弯折段长度为主叶片长度的35%~20%。主叶片及副叶片采用直叶片型式,主叶片出口角β2在90°~108°范围内,副叶片为辐射状,出口角为90°。叶轮主叶片顶部与泵体主叶片腔前侧壁间隙很小,控制在2~5mm范围内。
附图说明
图1为紧凑型旋流恒压泵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电机,2为挡水圈,3为支架,4为泵轴,5为泵盖,6为泵体,7为泵的出口,8为泵的进口,9为叶轮螺帽,10为叶轮,11为底盘。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叶轮结构示意图;其中(a)为叶轮结构截面示意图,(b)为主、副叶片结构示意图。
图3为泵体断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是卧式结构,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泵体6与电机1通过支架3连接,泵体6与泵盖5共同作用组成本实用新型泵腔,如图3所示,靠近泵盖处6.1为副叶片腔,副叶片腔为环形结构,副叶片10.4完全容纳在副叶片腔,副叶片与泵盖间隙为1mm,副叶片用于平衡轴向力;靠近进口8部分的6.2为主叶片腔,主叶片腔为螺旋形结构,断面为矩形,叶轮主叶片绝大部分处于主叶片腔内,叶轮主叶片顶部与主叶片腔前侧壁间隙L在2~5mm范围内。电机轴与泵轴4一体,叶轮10安装在轴上,并通过叶轮螺帽9轴向固定。
叶轮结构如图2所示,主要包括主叶片10.3、后盖板10.1,轮毂10.2、副叶片10.4。主叶片由进口方向看(即图2中A向),叶片进口到出口后弯,后弯部分倾角为30°;在靠近出口部分再向前弯折,向前弯折段长度为主叶片长度的35%~20%。主叶片及副叶片采用直叶片型式,主叶片出口角β2在90°~108°范围内,副叶片为辐射状,出口角为9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江河旋龙水泵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江河旋龙水泵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0721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浸入水中的排水泵
- 下一篇:铅液螺旋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