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硫化氢尾气吸收反应槽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07053.3 | 申请日: | 2012-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622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05 |
发明(设计)人: | 毕宗岳;张锦钢;任永峰;余晗;田小江;焦炜;赵俊;张晓峰;李博锋;鲜林云;李鸿斌;汪海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鸡石油钢管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78 | 分类号: | B01D53/78;B01D53/52 |
代理公司: | 宝鸡市新发明专利事务所 61106 | 代理人: | 李凤岐 |
地址: | 721008***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硫化氢 尾气 吸收 反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硫化氢腐蚀实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硫化氢尾气体吸收反应槽。
背景技术
管道输送石油或天然气是最经济和最安全的运输方法,因而管道的铺设量开始大幅度增加。输油管道的输送介质含H2S和酸性物质较多,腐蚀是影响管道系统可靠性和使用寿命的关键因素,H2S 造成的腐蚀破坏是管线腐蚀破坏的主要形式之一。这种腐蚀破坏形式主要是由硫化物腐蚀及电化学腐蚀等方式引起。国内外对钢材的抗硫化氢性能、影响因素、腐蚀机理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美国腐蚀工程师协会制定了NACE TM0177和NACE TM0284-96标准进行试验判定,国内许多大型钢铁企业及制管企业也纷纷建成硫化氢腐蚀实验室。由于在硫化氢实验中需要长时间通入H2S气体(>96h),并且硫化氢是一种剧毒气体,因此试验产生的硫化氢气体必须进行完全吸收中和后才能排放。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硫化氢气体吸收反应槽,能有效保证通入的硫化氢尾气完全吸收中和且无泄露,排放安全,密封性能好,成本低廉。
本实用新型技术解决方案:一种硫化氢尾气吸收反应槽,包括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的上端面上制有进气孔、出气孔、pH值测试孔及加液口,所述槽体的侧面底部制有排污口,进气管排气端密封穿过进气孔后位于槽体内液面之下,排气管的进气端密封穿过出气孔后位于槽体内液面之上;所述pH值测试孔上设有小密封盖,所述加液口上设有带观察窗的大密封盖,所述排污口上密封连接有排污管。所述进气管的排气端均布排气小孔。所述槽体由聚氯乙烯板制成,所述进气管和排气管均为316L不锈钢管。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一体化设计,最大程度上避免了硫化氢的泄漏。
2. 本实用新型通过选用聚乙烯材料,耐腐蚀性能好,使用寿命长久,无需在实验过程中更换反应槽。
3.在进气管浸入溶液部分开若干个小孔,以保证硫化氢气体被充分吸收。
4. 本实用新型也可以满足NACETM0177和 NACETM0284-96标准中的硫化氢尾气吸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1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
一种硫化氢尾气吸收反应槽,具有矩形槽体1,所述矩形槽体1的上端面上制有进气孔2、出气孔3、pH值测试孔4及加液口5,所述矩形槽体1的侧面底部制有排污口6,进气管7排气端密封穿过进气孔2后位于槽体1内液面之下,排气管8的进气端密封穿过出气孔3后位于槽体1内液面之上;所述pH值测试孔4上设有小密封盖9,所述加液口5上设有带观察窗的大密封盖10,所述排污口6上密封连接有排污管11。所述进气管7的排气端均布排气小孔12。所述矩形槽体1由聚氯乙烯板制成,所述进气管7和排气管8均为316L不锈钢管。
使用时,自加液口5向槽体1中加入碱液后密封,将进气管7的进气端与硫化氢实验尾气排放口连接即可。
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故凡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述内容所做的等同变化,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鸡石油钢管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宝鸡石油钢管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0705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空气净化系统
- 下一篇:制片机的尾气收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