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导轨表面自动刮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06903.8 | 申请日: | 2012-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848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发明(设计)人: | 王伟;迟岩;童慧芬;李梅;郑森伟;刘伟;叶坤煌;王文武;李和仙;许书洛 | 申请(专利权)人: | 闽南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B23D79/06 | 分类号: | B23D79/06;B23D79/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700***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导轨 表面 自动 刮研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导轨表面自动刮研装置。
背景技术:
机床作为机械产品的母机,其行业在装备制造业中具有基础性和战略性的地位。导轨作为机床设备的关键零部件之一,对机床设备的水平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导轨的精度决定着机床的整体精度,导轨的寿命直接影响整台机床的寿命。而磨损是引起导轨精度降低、寿命缩短的根本原因。为了提高滑动导轨的耐磨损能力,普遍采用的做法是对导轨表面进行刮研加工,特别是对于高精度机床设备,这一工艺是必需的。刮研加工,除使导轨与支承导轨的配合精度提高外,还在动导轨表面形成可存储润滑油、容纳磨料的微细纹理,从而改善了导轨润滑条件、降低磨损。
传统的刮研工艺大都是由钳工通过手工完成的。人工刮研加工的工序多,工期长,且加工质量和加工效率完全取决于操作工人的熟练程度。实际生产中一个导轨的人工刮研加工,耗时往往长达数天,已严重制约了整台机床的制造周期。落后的导轨表面刮研工艺,已经成为制约机床设备整体水平提高和制造成本降低的重要因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导轨表面自动刮研装置,它可用于导轨类零件表面的刮研加工,可在导轨表面形成不同形状、尺寸、分布情况的表面纹理;加工时间短,精度高,以较低的成本取代传统手工刮研,提高生产效率。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有刮研刀(1)、刀头夹具(2)、气压缸(3)、可旋转夹具(4)、三自由度直角坐标系工作平台(5)、控制面板(6)、床身(7)和控制箱(8),刮研刀(1)通过刀头夹具(2)和气压缸(3)连接,气压缸(3)的后端设置有控制箱(8),控制面板(6)设置在控制箱(8)右侧,三自由度直角坐标系工作平台(5)安装在床身(7)上,可旋转夹具(4)固定在三自由度直角坐标系平台(5)上。
所述的刮研刀(1)刀柄在其三分之二长度处有一与竖直方向成120度的夹角。
所述的气压缸(3)往复运动速度在0~200/min范围可调。
所述的气压缸(3)往复运动行程范围在50~100mm
所述的可旋转夹具(4)能在紧固被加工导轨后进行转动,转动角度范围在0~360度。
所述的三自由度直角坐标系工作平台(5)可在XYZ三个方向进行组合运动,速度范围在0~80mm/s可调。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可用于导轨类零件表面的刮研加工,可在导轨表面形成不同形状、尺寸、分布情况的表面纹理;加工时间短,精度高,以较低的成本取代传统手工刮研,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参照图1,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有刮研刀(1)、刀头夹具(2)、气压缸(3)、可旋转夹具(4)、三自由度直角坐标系工作平台(5)、控制面板(6)、床身(7)和控制箱(8),刮研刀(1)通过刀头夹具(2)和气压缸(3)连接,气压缸(3)的后端设置有控制箱(8),控制面板(6)设置在控制箱(8)右侧,三自由度直角坐标系工作平台(5)安装在床身(7)上,可旋转夹具(4)固定在三自由度直角坐标系平台(5)上。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可调节自动刮研系统中刮研刀进给速度为150/min,行程为70mm,x方向进给速度为12.5mm/s。选择刮研刀头宽度为5mm,刮研对象为面积300×150mm2的45#钢,刮研路径为平面直走,测得钢材每任意刮方平均研点(25mm×25mm)为24。
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具体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可调节自动刮研装置中刮研刀进给速度为120/min,行程为60mm,x方向进给速度为10mm/s,测得钢材每任意刮方平均研点(25mm×25mm)为20,其他连接关系不变。
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具体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可调节自动刮研装置中刮研刀进给速度为102/min,行程为80mm,x方向进给速度为8.3mm/s,测得钢材每任意刮方平均研点(25mm×25mm)为17,其他连接关系不变。
具体实施方式四:本具体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可调节自动刮研装置中刮研刀进给速度为75/min,行程为90mm,x方向进给速度为6.25mm/s,测得钢材每任意刮方平均研点(25mm×25mm)为15。其他连接关系不变。
本具体实施方式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可用于导轨类零件表面的刮研加工,可在导轨表面形成不同形状、尺寸、分布情况的表面纹理;加工时间短,精度高,以较低的成本取代传统手工刮研,提高生产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闽南理工学院,未经闽南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0690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