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全人工控制鱼苗培育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01229.4 | 申请日: | 2012-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279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03 |
发明(设计)人: | 申志新;王国杰;王振吉;王振刚;卢宝军;张忠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海省渔业环境监测站 |
主分类号: | A01K63/00 | 分类号: | A01K63/00;A01K63/04 |
代理公司: | 西宁工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3102 | 代理人: | 陈文福 |
地址: | 810012 *** | 国省代码: | 青海;6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人工 控制 鱼苗 培育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全人工控制鱼苗培育装置,属于鱼类人工繁育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我国青海省花斑裸鲤等裂腹鱼类繁育季节,由于水源水温低,裂腹鱼类鱼苗在低水温环境中培育时无法及时开口摂食,培育时间长,成活率低,如果不能及时增氧、加温、更新水质,会直接影响鱼苗上浮、平游以及由内源性营养阶段向外源性营养阶段的转化,严重时造成鱼苗质量和培育成活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全人工控制鱼苗培育装置。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一种全人工控制鱼苗培育装置,由鱼苗培育缸、微孔曝气管、温控器和循环水泵和水质过滤器组成,其特征在于,三根平行且各自带有单向控制阀门的微孔曝气管平铺于鱼苗培育缸内,空压机的气体输气管分别与三个带有单向控制阀门的微孔曝气管相连接;循环水泵串联在十个为一组的全人工控制鱼苗培育缸的主管道上,构成水循环系统。
一、是在空压机持续作用下,产生的气体通过输气管分别为三个带有单向控制阀门的微孔曝气管持续供气并产生小气泡,为鱼苗培育缸内水体曝气、增氧以保证高密度育苗的溶氧需求;二、是温控器根据设置的温度要求,通过加热棒调节鱼苗培育缸水体温度,保证了鱼苗培育阶段对水温的要求;三、是循环水泵串联在十个为一组的全人工控制鱼苗培育缸的主管道上,构成水循环系统,实现各鱼苗培育缸间水体等温循环;四、是各鱼苗培育缸上水质过滤器对水源进水和循环水进行过滤,防止残渣剩饵等杂质进入鱼苗培育缸,以防鱼苗受到生物侵害和水质恶化。
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制作、安装、调试方便快捷,运行过程稳定、安全,制作成本低。满足了鱼苗开口摄食培育阶段高溶氧、水温稳定、水质符合培育要求的基本功能,提升了孵化效率及鱼苗培育成活率。完全保证了水花鱼苗内源性营养阶段向外源性营养阶段转化时期对溶氧、水温和水质的需求,完成正常生长发育,在人工驯化投喂条件下,开口摄食,健康生长。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空压机输气管、2温控器、3过滤板、 4排水控制阀、5循环水泵、6微孔曝气管、7鱼苗培育缸、8进水管、9水质过滤器。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全人工控制鱼苗培育装置,由鱼苗培育缸7、微孔曝气管6、温控器2和循环水泵5和水质过滤器9组成,三根平行且各自带有单向控制阀门的微孔曝气管6平铺于鱼苗培育缸7内,空压机输气管1分别与三个带有单向控制阀门的微孔曝气管6相连接;循环水泵5串联在十个为一组的全人工控制鱼苗培育缸的主管道上,构成水循环系统。
一、是在空压机持续作用下,产生的气体通过空压机输气管1分别为三个带有单向控制阀门的微孔曝气管6持续供气并产生小气泡,为鱼苗培育缸内水体曝气、增氧以保证高密度育苗的溶氧需求;二、是温控器2根据设置的温度要求,通过加热棒调节鱼苗培育缸水体温度,保证了鱼苗培育阶段对水温的要求;三、是循环水泵5串联在十个为一组的全人工控制鱼苗培育缸的主管道上,构成水循环系统,实现各鱼苗培育缸间水体等温循环;四、是各鱼苗培育缸上水质过滤器9对水源进水和循环水进行过滤,防止残渣剩饵等杂质进入鱼苗培育缸,以防鱼苗受到生物侵害和水质恶化。
实施例1
三根平行且各自带有单向控制阀门的微孔曝气管6平铺于鱼苗培育缸7内,空压机输气管1持续性产生的高压气体进入微孔曝气管6,产生气泡,不断为鱼苗培育缸7中水增加溶氧;温控器2根据设置的温度要求调节温度;循环水泵5串联在十个为一组的全人工控制鱼苗培育缸的主管道上,构成水循环系统,实现各鱼苗培育缸间水体等温循环;上部水质过滤器9对水源进水和循环水进行过滤,防止残渣剩饵等杂质进入鱼苗培育缸,以防鱼苗受到生物侵害和水质恶化。完全保证了水花鱼苗内源性营养阶段向外源性营养阶段转化时期对溶氧、水温和水质的需求,完成正常生长发育,在人工驯化投喂条件下,开口摄食,健康生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海省渔业环境监测站,未经青海省渔业环境监测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0122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风扫式高效立式辊磨机
- 下一篇:一种白鲑鱼鱼卵孵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