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支票处理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00409.0 | 申请日: | 2012-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763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05 |
发明(设计)人: | 舒迪平;赵振兴;袁勇;张学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新北洋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F19/00 | 分类号: | G07F1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胡彬 |
地址: | 264203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票 处理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支票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支票处理设备包括读磁机构、打印机构和扫描机构。零售店、银行等用户在接收到支票时,先通过支票处理设备的读磁机构读取支票正面记录的磁墨水字符信息(简称MICR字符信息),并与银行支票管理系统中的账户信息进行对比,以确认支票的有效性,在确认支票有效后,使用支票处理设备的打印机构在支票的背面打印接收支票的用户姓名或者单位名称等背书信息;最后,使用支票处理设备的扫描机构扫描支票的正面和/或背面的图像,并将获取的图像信息存档。
中国专利CN201210008965.6提供了一种支票处理设备,如图1所示,支票处理设备包括对齐区424、分析区426、暂存区428,以及存储区(图中未示出)。其中,对齐区424包括横向输送辊460和462,用于对齐支票;分析区426包括磁头482、磁感应元件498、第一扫描传感器500和第二扫描传感器502,其中,磁头482用于读取支票上的磁墨水字符数据,磁感应元件498用于在支票移动的同时读取整个支票上的磁特性;第一扫描传感器500和第二扫描传感器502用于扫描支票上的光学标记。
暂存区428设置有压模打印机512和喷墨打印机(图中未示出),其中,压模打印机512用于在支票上打印标记,如“作废”标记或者其他合适的标记;喷墨打印机用于在支票上打印标记,以便指示交易信息和/或对该支票的取消。
当对支票处理设备进行维修时,维修人员可转动压板448,暴露出对齐区424和分析区426,此时可以移除卡塞的支票,或者清洁扫描传感器或者磁头482,当压板448处于开启位置时,可将压板449转动至开启位置,暴露处暂存区428,此时维修人员可将卡塞的支票从暂存区428清除。完成维修工作后,转动压板449至关闭位置,之后,转动压板448至关闭位置。
这种支票处理设备的问题在于,当需要维护对齐区424或分析区426时,需打开压板448进行维护;当需要维护暂存区428时,需要先打开压板448,再打开压板449,然后才能进行暂存区428的维护,因此存在着操作步骤繁琐、维护不便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维护的支票处理设备。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支票处理设备,包括主体80,还包括多个与所述主体80枢接的可动框架,各所述可动框架均能够单独相对于所述主体80打开或闭合,当多个所述可动框架相对于所述主体80闭合时与所述主体80形成顺次连通的多个通道,其中,每个所述通道上设置至少一个处理机构。
进一步地,上述主体80包括第一通道板801、第二通道板802,第三通道板803,所述第一通道板801、第二通道板802、第三通道板803依次首尾连接呈U形。
进一步地,上述可动框架包括分别与所述主体80枢接的第一可动框架81、第二可动框架82、第三可动框架83,以及第四可动框架84,其中,所述第一可动框架81与所述第一通道板801形成第一通道P1;所述第二可动框架82与所述第一通道板801形成第二通道P2;所述第三可动框架83与所述第一通道板801和第二通道板802形成L形的第三通道P3;所述第四可动框架84与所述第三通道板803形成第四通道P4,所述第一通道P1、所述第二通道P2、所述第三通道P3,以及所述第四通道P4依次连通,组成U形通道。
进一步地,支票处理设备还包括第五通道P5,第五通道P5的输入端与第一通道P1的输出端、第二通道P2的输入端相交汇,在所述第五通道P5、第一通道P1及第二通道P2三者的交汇处设置有转板7,所述转板7具有使所述第一通道P1与所述第二通道P2连通的第一位置,和使所述第五通道P5与所述第二通道P2连通的第二位置。
进一步地,上述主体80还包括与第一通道板801的入口端连通的第四通道板807和活动支架85;所述可动框架包括第一可动框架81、第二可动框架82、第三可动框架83、第四可动框架84,其中,所述活动支架85与所述主体80的左侧板(804)和右侧板(805)枢接,并与所述第四通道板807形成第五通道P5,所述第一可动框架81与所述活动支架85枢接,形成第一通道P1;所述第二可动框架82与所述第一通道板801形成第二通道P2;所述第三可动框架83与所述第一通道板801和第二通道板802形成L形的第三通道P3;所述第四可动框架84与所述第三通道板803形成第四通道P4,所述第一通道P1、所述第二通道P2、所述第三通道P3,以及所述第四通道P4依次连通,组成U形通道,且所述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五通道三者相交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新北洋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东新北洋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0040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子商务物流系统
- 下一篇:三相费控智能电能表的CPU卡接口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