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重力锚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99399.3 | 申请日: | 2012-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056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曹锦;黎明;刘尚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武船海洋工程船舶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B21/24 | 分类号: | B63B21/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德权律师事务所 11302 | 代理人: | 刘丽君 |
地址: | 430060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重力 | ||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船锚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重力锚。
背景技术
锚是船舶或水中作业平台在水上抛锚停泊时所使用的装置。尽管现在锚的种类很多,但它们主要是利用锚抓力,使锚紧紧地抓在水底,进而使船舶或水中作业平台不受风力、流力、波浪冲击力的影响。现阶段,普通船锚只能产生水平方向的抓力,而对于一些需要在水中竖直升降的船舶或作业平台,要求考虑垂直方向的载荷。因此,普通的船锚不能满足这些作业平台的要求。为了满足与水中的作业平台连接的锚在竖直方向上有较大抓力,通常使用铸钢、锻钢或混凝土等材料制造一些形状及结构较为特殊的锚,用于永久固定水中作业平台。此类锚需要永久固定在一个地方,不可回收,也不利于维修。当需要移走船舶或水中作业平台时,只能放弃锚,造成了较大的浪费。近年来新出现了一种吸力锚,又称负压锚,负压锚平放于海底,并靠锚的自重使锚下缘埋入土中,借助设置在锚盖上的潜水泵向外抽水,造成锚筒内部压力降低,锚不断被压入土中,从而提供拉力。此类锚的造价高昂,使用方式复杂,在有工作时间要求的情况下难以发挥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防止重力锚发生较大的横向侧移,保证重力锚在水底的稳定性,从而使与重力锚连接的船舶或平台保持平稳的重力锚。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重力锚,包括:锚体、上吊环及横向稳定装置。所述上吊环固定在所述锚体的顶部。所述横向稳定装置固定在所述锚体的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锚体的上部为圆锥形状。所述锚体的中部为圆柱形状。所述锚体的下部为倒圆锥形状。
进一步地,还包括侧吊环。所述侧吊环固定在所述锚体的中部。或者,所述侧吊环固定在所述锚体的中部及所述横向稳定装置上。
进一步地,所述侧吊环沿所述锚体所在的水平面向上倾斜。
进一步地,所述上吊环及所述侧吊环为U型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横向稳定装置包括三个锥柱。所有的所述锥柱固定在所述锚体的下部。
进一步地,三个所述锥柱等距的固定在所述锚体下部的同一水平圆上且三个所述锥柱的尖部都朝外。三个所述锥柱均沿所述锚体的轴线向下倾斜。
本申请提供的重力锚的锚体上固定有横向稳定装置,能够防止重力锚发生较大的横向侧移,保证了重力锚在水底的稳定性,从而使与重力锚连接的船舶或平台保持平稳。重力锚的结构简单、成本低,重力锚的下部采用倒圆锥形结构,能够容易的进入水底的泥土,从而在垂直方向上提供很大的抓力。另外本申请提供的重力锚能适用于不同水域条件,在使用后能够回收再利用。重力锚的上吊环及侧吊环均埋入到锚体中,连接牢固,增加了重力锚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重力锚的侧视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重力锚的俯视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重力锚使用时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重力锚,包括:锚体1、上吊环2、侧吊环3及横向稳定装置。锚体1的上部为圆锥形状,锚体1的中部为圆柱形状,锚体1的下部为倒圆锥形状。锚体1的的上部、中部及下部的底面积相同。横向稳定装置包括三个锥柱(分别为第一锥柱41、第二锥柱42及第三锥柱43)。第一锥柱41、第二锥柱42及第三锥柱43的一端为圆柱形结构,另一端为圆锥结构。第一锥柱41、第二锥柱42及第三锥柱43分别固定在锚体1的底部,具体为第一锥柱41、第二锥柱42及第三锥柱43等距的固定在锚体1下部的同一水平圆上,且第一锥柱41、第二锥柱42及第三锥柱43的尖部都朝外,第一锥柱41、第二锥柱42及第三锥柱43均沿锚体1的轴线向下倾斜一定的夹角(如31度)。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上吊环2及侧吊环3均为U型结构。上吊环2固定在锚体1的顶部。侧吊环3固定在锚体1的中部(或者侧吊环3的一端固定在任意一个锥柱上,另一端固定在锚体1的中部)。其中,上吊环2埋入到锚体1的顶部,侧吊环3埋入到锚体1的中部(或者,当侧吊环3底部的两端分别与任意一个锥柱及锚体1固定时,侧吊环3底部的两端分别埋入到该锥柱及锚体1中)。侧吊环3沿锚体1水平面向上倾斜一定角度(如31度)。参见图3,为防止钢缆缠绕,在上吊环2及侧吊环3上连接有转环6,两个转环6上均连接有短链节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武船海洋工程船舶设计有限公司,未经武汉武船海洋工程船舶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9939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