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吸扫式扫路车吸嘴的吸尘口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99358.4 | 申请日: | 2012-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132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07 |
发明(设计)人: | 刘灿杰;黄建华;王自引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徐州工程机械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1H1/08 | 分类号: | E01H1/08 |
代理公司: | 徐州支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4 | 代理人: | 张荣亮 |
地址: | 221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扫式扫路车吸嘴 吸尘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吸扫式扫路车吸嘴的吸尘口结构。
背景技术
吸扫式扫路车清扫范围宽、不同等级路面适用性好,成为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扫路车车型,其作业方式是利用向外伸出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盘形扫刷将垃圾扫入车辆底盘下方,由安装在底盘中部或后部的吸嘴将垃圾吸入垃圾箱内,实现垃圾收集、转运,清扫路面的功能。现有吸嘴的吸尘口安装在腔体正上方的顶板上,吸尘口下端距离地面约100mm,多为直径200mm左右、垂直向上的圆锥管,在作业时,尘粒及垃圾物需要起升至100mm的高度才能进入吸尘口,当清扫速度较快、道路上铺有层状细微密实的积尘或比重较大的沙石时,在吸尘装置掠过尘粒的短时间内,尘粒没有足够时间和上升速度达到进入吸尘口所需要的起升高度,将撞击在腔体后围板上,并从腔体后侧漏出,残留在道路上,此外,原吸尘口结构的圆锥管不能覆盖顶板下方的所有空间,部分加速上升的尘粒由于惯性,不能进入圆形吸尘口,而是撞击在未被吸尘口覆盖的腔体顶板上落回地面,从而造成能量的浪费。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吸扫式扫路车吸嘴的吸尘口结构,降低尘粒进入吸尘口所需达到的起升高度,提升清扫效果,增加清扫速度,允许通过体积较大的垃圾物,保证清扫效率的同时,增加扫路车最大吸入颗粒物。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吸扫式扫路车吸嘴的吸尘口结构,包括顶板、可翻转夹板、支撑轮Ⅰ、调节座Ⅰ、拉线固定座、提升固定座Ⅰ、调节座Ⅱ、提升固定座Ⅱ、支撑轮Ⅱ、支撑轮Ⅲ、前板、左围板、侧板Ⅰ、后板、侧板Ⅱ、右围板、胶皮、翻转轴、拉线、支撑板Ⅰ、支撑板Ⅱ、支撑板Ⅲ、底板和吸尘口;左围板和右围板固定连接顶板一侧,数量至少两个的可翻转夹板分别固定安装在左围板和右围板上,侧板Ⅰ和侧板Ⅱ与吸盘左围板和右围板分别平滑固定连接,前板固定连接侧板Ⅰ和侧板Ⅱ,吸尘口的后板通过支撑板Ⅰ、支撑板Ⅱ和支撑板Ⅲ与吸盘腔体底板固定连接,吸尘口后端与风道管连接。数量至少两个的调节座Ⅰ焊接在顶板的两侧,支撑轮Ⅰ和支撑轮Ⅲ分别固定安装在顶板的两侧,调节座Ⅱ焊接在顶板表面上,调节座Ⅱ固定连接支撑轮Ⅱ,提升固定座Ⅱ固定安装在顶板表面上,提升固定座Ⅰ固定安装在顶板表面上,固定座固定安装在顶板的表面上,拉线一端固定在拉线固定座上,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可翻转夹板上,翻转轴固定安装在胶皮表面上,胶皮和可翻转夹板粘贴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梯形吸尘口与腔体侧围板的平滑连接,有利于腔体内的尘粒进入吸尘口,降低能量损失;梯形吸尘口的后板倾斜延伸至腔体底板,大幅度降低尘粒起升高度,对空气具有导流作用,改善吸拾效果,提高清扫车速,安装有机械控制可翻转橡胶挡板的,允许通过体积较大的垃圾物,保证清扫效率的同时,增加扫路车最大吸入颗粒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中:1、顶板,2、可翻转夹板,3、支撑轮Ⅰ,4、调节座Ⅰ,5、拉线固定座,6、提升固定座Ⅰ,7、调节座Ⅱ,8、提升固定座Ⅱ,9、支撑轮Ⅱ,10、支撑轮Ⅲ,11、前板,12、左围板,13、侧板Ⅰ,14、后板,15、侧板Ⅱ,16、右围板,17、胶皮,18、翻转轴,19、拉线,20、支撑板Ⅰ,21、支撑板Ⅱ,22、支撑板Ⅲ,23、底板,24、吸尘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徐州工程机械研究院,未经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徐州工程机械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9935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水冷却电动磨刀器
- 下一篇:人工助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