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挂壁式溢油分散剂喷洒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99308.6 | 申请日: | 2012-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442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陆小科;宫海潇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中船黄埔造船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5B13/02 | 分类号: | B05B13/02;B05B15/06;E02B15/04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海心联合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95 | 代理人: | 马丽丽 |
地址: | 510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挂壁式 溢油 分散剂 喷洒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挂壁式溢油分散剂喷洒装置,它属于环境保护装置,特别是一种海上溢油应急清污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海上远洋运输、海上石油的开发及其它海上作业日益繁忙。虽然海上运输及海洋石油生产的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采取了很多先进的技术及有效的管理措施,以减少作业过程中对海洋环境的污染。在海洋生产原油及成品的运输、过驳、装载的过程中,发生溢油事故的几率仍较大,而一次溢油事故将对海洋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一旦发生溢油事故,利用溢油分散剂来清除海面上的油污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但溢油分散剂同样也会对海洋造成污染,令其使用量受到限制,因此在海上溢油应急清污过程中,溢油分散剂的使用效率非常重要。目前,先进的溢油应急清洁装置使用成本高。而更普遍的是采用人工泼洒或利用简单的设备,如喷雾器等,这样溢油分散剂利用率低,同时,也会对海洋造成二次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挂壁式溢油分散剂喷洒装置,该装置使用成本低,可实现高效均匀地喷洒溢油分散剂。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挂壁式溢油分散剂喷洒装置包括喷洒臂、喷嘴、T型管、固定装置;所述喷嘴设置在喷洒臂上;所述T型管包括横臂、纵臂,所述横臂一端与喷洒臂的输入端固定相连,所述纵臂上端封闭;所述固定装置套接于纵臂上,并可将T型管固定于船体上。
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相互对接的第一管夹部、第二管夹部,与第一管夹部固定相连的连接座;所述第二管夹部可拆卸地固定于第一管夹部上;所述第一管夹部与第二管夹部套接于纵臂上。所述连接座焊接于船体后,通过第一管夹部与第二管夹部,可将T型管固定于船体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管夹部、第二管夹部均包括半环管、固定于半环管侧缘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通孔,通过螺栓可将第一管夹部与第二管夹部固定在一起。
进一步的,所述纵臂上设有定位挡板,所述固定装置至少一部分与定位挡板相接触。
所述挂壁式溢油分散剂喷洒装置还包括设于纵臂上部的钢丝绳耳板,所述喷洒臂上设有吊耳,所述钢丝绳与吊耳通过钢丝绳相连。
所述挂壁式溢油分散剂喷洒装置还包括一端与所述纵管下端相连的输送软管,所述输送软管的另一端与溢油分散剂供给装置相连。
所述挂壁式溢油分散剂喷洒装置还包括一部分套接于输送软管下部的管接头,所述管接头包括管法兰以及固定在管法兰一侧的短管;所述纵臂下端以及短管的外壁均设有凸环。通过所述凸环,可加固输送软管与T型管、管接头之间的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喷洒臂由两根以上管节连接而成。
进一步的,所述管节之间通过通连接法兰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T型管与喷洒臂通连接法兰相连。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如下:
1、结构简单,使用成本低。
2、所述固定装置由第一管夹部、第二管夹部、连接座组成时,可快捷地将挂壁式溢油分散剂喷洒装置安装于船体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固定装置的剖视图。
图3为图1中T型管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管接头的示意图。
图中:1-喷洒臂,1-,2-喷嘴,3-固定装置,4-输送软管,5-船体,6-管接头,7-横臂,8-纵臂,9-第一管夹部,11-第二管夹部,12-连接座,13-半环管,14-连接板,15-底板,16-腹板,17-肋板,18-管法兰,19-短管,20-凸环,21-定位挡板,22-钢丝绳耳板,23-吊耳,24-钢丝绳,25-连接法兰。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描述。
图1至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挂壁式溢油分散剂喷洒装置其中一个实施例。
如图1所示,该挂壁式溢油分散剂喷洒装置包括喷洒臂1、喷嘴2、T型管、固定装置3、输送软管4、管接头6。所述喷嘴2设置在喷洒臂1上;所述T型管包括横臂7、纵臂8,所述横臂7一端与喷洒臂1的输入端通过连接法兰25固定相连,所述纵臂8上端封闭;所述固定装置3可将T型管固定于船体5上;所述输送软管4一端套接于纵臂8下端,另一端套接于管接头6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中船黄埔造船有限公司,未经广州中船黄埔造船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9930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硬质片状物往返推送设备
- 下一篇:内循环式水产品活储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