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救生舱保温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97572.6 | 申请日: | 2012-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089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傅志平;叶云云;王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乐龙矿用安全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11/00 | 分类号: | E21F1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胡晶 |
地址: | 201614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救生 保温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矿用安全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救生舱保温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矿难事故频发,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矿难发生时,会发生矿井坍塌、透水和瓦斯爆炸等情况发生,矿难发生时,如果没有及时升井人员就有生命危险,现有井下都没有逃生设备,来不及撤离的人员要在井下等待救援,井下断电、断粮、断水,甚至没有空气,矿井的坍塌也会将井下人员砸伤,因此,矿难发生时应该有个避难场所让工人避难,这就需要有救生舱,让人员躲入其中避难,避难人员进入舱体后,舱内环境和舱外环境隔绝,舱内的生存主要靠氧气瓶内的氧气供给,并通过舱内冰箱的储存冰来降温,为了延长储存冰的使用时间,舱体上增加了隔热层,现有的隔热层采用隔热棉,隔热棉能起到一定的隔热作用,但是隔热棉隔热效果差,为了达到更好的隔热效果,需要增加其厚度,但是,受矿井实际环境限制,救生舱的体积不能过大,而隔热层如果太厚就会缩小舱内人员的生存空间,因此,增加舱内的生存空间,使避难人员在舱内更舒适。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救生舱保温结构,救生舱舱体包括框架,所述框架外由方钢管组成,所述框架的外侧设有舱体蒙板,舱体内侧设有内饰钢板,救生舱舱体的框架和内饰钢板之间设有隔热层。
所述隔热层包括真空绝热板和真空绝热板芯材,所述真空绝热板和真空绝热板芯材叠加复合组成隔热层。
救生舱的舱底需要承载各种设备,还在满足人员的走动条件,所述救生舱舱底包括底部框架,所述底部框架的外侧设有舱体蒙板,所述框架之间设有保温棉,所述框架和底板之间设有硅酸钙板,由于舱底与地面接触,不需太多的考虑隔热效果,因此,设置保温棉和硅酸钙板就能达到隔热效果,所述底板采用热镀锌钢板,所述底板采用利用硅酸钙板和热镀锌钢板,可满足人员的活动和设备的放置。
本实用新型在框架和内饰钢板之间设置真空绝热层,用真空绝热层替代现有的保温棉层,使隔热层变薄的同时能达到较厚保温棉层相同的隔热效果,在不改变救生舱现有舱体结构的前提下增加了救生舱内的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一种救生舱保温结构,救生舱舱体包括框架,所述框架3外由方钢管组成,所述框架的外侧设有舱体蒙板1,框架3与舱体蒙板1采用满焊固定,舱体内侧设有内饰钢板2,救生舱舱体的框架3和内饰钢板2之间设有隔热层4。
所述隔热层4包括真空绝热板42和真空绝热板芯材41,所述真空绝热板42和真空绝热板芯材41叠加复合组成隔热层。
救生舱的舱底需要承载各种设备,还在满足人员的走动条件,所述救生舱舱底包括底部框架3,所述底部框架的外侧设有舱体蒙板1,所述框架之间设有保温棉6,所述框架和底板之间设有硅酸钙板5,由于舱底与地面接触,不需太多的考虑隔热效果,因此,设置保温棉和硅酸钙板就能达到隔热效果,所述底板采用热镀锌钢板,所述底板采用利用硅酸钙板和热镀锌钢板,可满足人员的活动和设备的放置。
上述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该实施例只为更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所用,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在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乐龙矿用安全设备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乐龙矿用安全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9757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矿用多参数采集器
- 下一篇:用于煤层气井探测信号的信号传输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