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设置散热通风口的隔离手车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96043.4 | 申请日: | 2012-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352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发明(设计)人: | 汤仲伟;张福民;杨俊;倪金松;彭志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原常熟开关厂) |
主分类号: | H02B11/167 | 分类号: | H02B11/167;H02B1/56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张惠忠 |
地址: | 2155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设置 散热 通风口 隔离 手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类,具体来说涉及一种设置散热通风口的隔离手车。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隔离手车大多是将极柱安装在框架主体上,而框架上没有专门的通风口,极柱的底部开口在封闭的框架柜体中,气体只能从框架的缝隙内进入极柱下部,进气效率低,散热效果差,影响了电器的使用效果和寿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设置散热通风口的隔离
手车,以解决现有隔离手车进气效率低,散热效果差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设置散热通风口的隔离手车,包括底盘车、框架主体、极柱,框架主体安装在底盘车上,所述的框架主体包括中空的柜体,所述的极柱安装在柜体上,极柱的下部开口与柜体内部导通,极柱的上部开口与外界导通,所述的柜体上开有与外界导通的通风口。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柜体包括侧面板,所述的通风口开在侧面板上。
作为第二种优选方案,所述的柜体包括正面板,所述的通风口开在正面板上。
所述的极柱为真空筒状。
当然也包括在第一种优选方案的基础上,实施第二种优选方案。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效果是:气流从外部通过通风口进入框架内部,从而进入极柱的下部开口,进入极柱内部的风道,再经上部开口向外界流动。设置了通风口,使极柱下部有足够的进气,这样就提高了气流的散热效率。所述的极柱为筒状,增加了其牢固性。
附图说明
图1现有的隔离手车侧面图
图2现有的隔离手车的极柱侧面剖视图
图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隔离手车的侧面图
图4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隔离手车的正面图
图中,
1、底盘车,2、框架主体,21、柜体,211、侧面板,2111、第一通风口,
212、正面板,2121、第二通风口,3、极柱,31风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本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如图3所示,隔离手车包括底盘车1、框架主体2、极柱3,框架主体2安装在底盘车1上,所述的框架主体2包括柜体21,该柜体21主要由侧板211、正面板212、后面板合围而成,与底盘车1固定组装,形成封闭柜体21;所述的极柱3安装在柜体21上,极柱3的下部开口与柜体21内部导通,极柱3的上部开口与外界导通,柜体21包括侧板211,侧板上开有第一通风口2111。
此种方案,外界气流从第一通风口2111进入框主体架2内部,再由极柱3下部开口进入气道31,由气道31经极柱3上部开口流向外界。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与第一个实施例不同的是,在框架主体2的正面板212上开有第二通风口2121。同理,此种方案,外界气流从第二通风口2121进入框架主体2内部,经由极柱3下部开口进入气道31,最后流向外界。
当然,可同时采用上述两个实施例的方案来实施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各样的变化,比如对通风口的具体位置、大小、形状等作出改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原常熟开关厂),未经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原常熟开关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9604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输电线路起吊用六钩卡
- 下一篇:简易发酵反应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