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适应中频焊接控制柜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88474.6 | 申请日: | 2012-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342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15 |
发明(设计)人: | 姜继贤;李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国声电子通信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9/095 | 分类号: | B23K9/09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601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适应 中频 焊接 控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专利涉及汽车工业以及船舶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适应中频焊接控制柜。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工业的车身焊接设备,主要采用中频焊接控制系统。均没有采用自适应焊接功能和以太网通讯方式,不能够很好的适应现代化工业的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专利提供一种自适应中频焊接控制柜,通过该自适应中频焊接控制柜的壳体上设置有焊枪I/O接口、主电源进线、焊枪进线、水气路单元接口、铭牌、指示灯、操作面板接口通讯接口以及主电源开关;自适应中频焊接控制柜的内部设置有焊接控制器、感应线圈、中间继电器、主电源开关、保护继电器、24V电源以及交流接触器。克服了没有采用自适应焊接功能和以太网通讯方式,不能够很好的适应现代化工业的生产的缺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自适应中频焊接控制柜,该自适应中频焊接控制柜的壳体上设置有焊枪I/O接口1、主电源进线2、焊枪进线3、水气路单元接口4、铭牌5、指示灯6、操作面板接口7、通讯接口8以及主电源开关9;自适应中频焊接控制柜的内部设置有焊接控制器10、感应线圈11、中间继电器12、主电源开关13、保护继电器14、24V电源15以及交流接触器16。
所述的焊接控制器10的频率是1000Hz,并带有增加UIR功能。
自适应中频焊接控制柜的结构能采用以太网通讯方式,集中管理和监控生产。采用UIR自适应功能,保证焊接质量和焊接的灵活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专利的外部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专利的外部结构主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专利的外部结构顶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专利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对本发明专利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自适应中频焊接控制柜,该自适应中频焊接控制柜的壳体上设置有焊枪I/O接口1、主电源进线2、焊枪进线3、水气路单元接口4、铭牌5、指示灯6、操作面板接口7、通讯接口8以及主电源开关9;自适应中频焊接控制柜的内部设置有焊接控制器10、感应线圈11、中间继电器12、主电源开关13、保护继电器14、24V电源15以及交流接触器16。所述的焊接控制器10的频率是1000Hz,并带有增加UIR功能。各种接口的位置以及使用的型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本发明还具有如下的优点:
1:采用以太网通讯方式,对生产进行集中管理和监控,保证生产有序稳定。
现代化生产中,信息作为生产力要素并渗透、作用于其他要素之中,极大地促进生产力总量的增长。目前工业自动化系统正向分布化、智能化的实时控制方面发展,通信已成为关键,用户对统一的通信协议和网络的要求日益迫切。另一方面,Intranet/Internet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要求企业从现场控制层到管理层能实现全面的无缝信息集成,并提供一个开放的基础构架。以太网由于其低成本、高可靠性以及10Mbps的速率而成为应用最为广泛的以太网技术。因此该设计通过使用以太网通讯方式,组建局域网络,将生产信息及时的反馈,集中管理和监控生产,极大的提高了生产的可控和稳定,提高生产效率。
2:采用UIR自适应功能焊接,保证焊接质量,提高焊接灵活性。
焊机控制器的频率是1000Hz,增加UIR(Voltage/Current regulator)功能,所以测量和调整的周期是1ms.,即每一毫秒都对焊接的电流和电压进行测量、反馈,使得控制精度大大提高。UIR系统可以对生产过程中多种扰动进行补偿,如板件装配不良,焊点之间的分流,不同的涂层,板件之间有胶,多层板焊接,不同厚度的板件焊接等等,在焊接过程中,根据以上的各种扰动会将被监测到,焊接控制器会自动根据不同情况发出调整命令。不需要加工人手动切换规范,极大的提高了焊接的质量,让每一个焊点都成为高品质的见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国声电子通信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合肥国声电子通信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8847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