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湿式热交换降温机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87294.6 | 申请日: | 2012-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472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2 |
发明(设计)人: | 王冬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F24F13/30;F24F13/28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夏平 |
地址: | 210037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交换 降温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节能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应用于通讯领域的制冷节能系统,具体地说是指一种可代替机房专用空调节能降温的湿式热交换降温机。
背景技术
目前,通信行业交换、传输、数据机房和通信基站采用的降温设备为机房专用空调机,其技术是蒸汽压缩式制冷,主要利用液体制冷剂汽化时吸热,蒸汽凝结时放热的原理制冷。开始压缩机吸入蒸发制冷后的低温低压制冷剂气体,然后压缩成高温高压气体送冷凝器;高温高压气体经冷凝器冷却后使气体冷凝变为常温高压气体;当常温高压气体流入热力膨胀阀,经节流成低温低压的湿蒸汽,流入蒸发器,从周围物体吸热,经过风道系统使空调房间温度冷却下来,蒸发后的制冷剂回到压缩机中,又重复下一个制冷循环,从而实现制冷目的。机房专用空调平均耗电量在千瓦以上,耗电量很大,维护复杂,耗材费用高,系统中使用较多的制冷剂(如氟利昂)会破坏臭氧层,且系统运行时压缩机产生的噪音很大。
智能新风不能充分过滤进入机房内的空气中灰尘,保证不了机房对空气洁净度的要求。热交换(换热)设备将室内外空气进行隔离传热,克服了智能新风在引进室外空气进入机房中灰尘含量。换热技术相对成熟,产品已形成系列化,可以满足各种基站/机房的冬季降温要求,现已在市场上推广应用;但由于换热时采用干式(室外)一干式(室内)空气交换换热其效果差,普通铝箔热交换芯易灰堵氧化腐蚀又造成换热效果再次下降,投资回报周期长影响产品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模块化设计、节能效率高、噪音低的湿式热交换降温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
一种湿式热交换降温机,包括机体,机体分别通过穿出墙壁的室外进气管和室外排气管与外界大气相连,室外进气管位于室外排气管的上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体内设有换热芯,换热芯的上侧与室外进气管相隔离的腔室内设有内循环风机,内循环风机外侧的机体侧壁上设有室内排气口,室内排气口与换热芯的内腔顶端相连通,换热芯的下侧与室外排气管相连通的腔室内设有外循环风机,换热芯下部处的机体侧壁上设有与换热芯的内腔相连通的室内进气口;所述的室外进气管内设有水雾化器。
所述水雾化器的喷水口正对换热芯的上部外表面。
所述的换热芯采用叉流板式换热芯。
所述换热芯的内、外传热通道表面采用亲水纳米涂层铝箔制成。
所述换热芯的内表面和外表面的铝箔片之间的间距比为1:1.5-2。
所述的换热芯的内、外传热通道表面设有点状的螺纹条纹。
所述的内循环风机和外循环风机皆采用负压风机。
所述的室外进气管内设有位于水雾化器外侧的过滤机构,该过滤机构由W型过滤器和袋式过滤器组成,袋式过滤器位于W型过滤器和水雾化器之间。
所述室外进气管的进气口处和室外排气管的排气口处分别设有室外防虫网。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采用物理学的散热原理,无需化学试剂,因此不会产生对环境有害的物质;设备内部采用模块化设计,所有部件均可拆卸,偏于维护最大限度降低设备的维护和安装空间,结构简单、噪音低;换热后的室外空气不与室内空气相接触,能保证室内空气的洁净度。
本实用新型的换热芯铝箔外表面水份在负压风机作用下蒸发形成湿空气排出室外,蒸发吸热降低热交换芯铝箔温度,同时热交换芯铝箔在湿式状态下更利于传热提高热交换效果;具有高效节能、投资少且耗电量少的特点,节能率在60%以上,一至二年内可收回成本,适宜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操作面板结构示意图。
其中:1—机体;2—室外进气管;3—室外排气管;4—换热芯;5—内循环风机;6—室内排气口;7—外循环风机;8—室内进气口;9—水雾化器;10—W型过滤器;11—袋式过滤器;12—室外防虫网;13—操作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分公司,未经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8729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艾滋病免疫功能的恢复装置
- 下一篇:无源重力循环热管热交换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