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内河河岸植被缓冲净化带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20686045.5 申请日: 2012-12-12
公开(公告)号: CN203021358U 公开(公告)日: 2013-06-26
发明(设计)人: 朱明石;夏志祥;裴斐;何金涛;林海莲;钟佳梅 申请(专利权)人: 广州市新之地环保产业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C02F3/32 分类号: C02F3/32;C02F3/34;E02B3/12
代理公司: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代理人: 万志香;曾旻辉
地址: 510380 广东省广州***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内河 河岸 植被 缓冲 净化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环境保护型河岸植被缓冲带净化单元,具体是涉及一种城市内河河岸植被缓冲净化带。

背景技术

河岸植被缓冲净化带属于水陆生态交错区,是水陆物种源和野生动物的重要栖息地,是河溪中粗木质碎屑和养分能量的来源,它直接影响着河溪的微气候,更保护着河溪的水质,为人类的户外活动提供休闲场所,为农、林、牧、渔业的发展提供基地;河岸植被缓冲带也是养分管理、沉积物和水土流失控制及保护淡水资源环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的有效发挥与否关系到流域生态系统的健康,是维护陆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稳定的重要屏障。河岸植被缓冲带对水陆生态系统间的物流、能流、信息流和生物流发挥着重要的廊道、过滤器和屏障作用,具有重要的水文、生态、美学和社会经济功能。

河岸植被缓冲净化带在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方面效果显著,但并不完全适用于城市内河。城市内河的现状有:1、水面较窄;2、驳岸形式以浆砌石、干砌石为主;3、河岸植被缓冲带面积被严重挤压,甚至为零;4、面临的城市面源污染负荷呈日益加重之势;5、严重富营养化、甚至黑臭现象普遍存在。目前治理城市内河的手段多是截污、清淤等物理手段和投加化学试剂的化学手段,从实际效果来看,这两种手段都不能带来令人满意的效果。其实质原因在于截污、清淤虽然去除了内源污染和外源污染中的点源污染,但是外源污染中的面源污染,已然达到了不可忽视的严重程度。根据城市内河的特点,针对性的构建河岸植被缓冲带,去除面源污染,是一种生物方法,其宗旨在于提升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使之可以截留并净化污染物质,达到有效削减城市面源污染的效果。

专利《河水净化与边坡绿地养护相结合的生态河岸带》(专利号:ZL201010211973.1)中提到了一种生态河岸带技术,目前处于适用阶段,具有一定的水体修复效果,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

1、投资成本较高,工程量较大。该技术中需要挖掘水体调节槽、输送管道,其投资成本和工程量势必相应增加。

2、无法因地制宜。该技术利用便携式潜水泵循环供水,对水位和河岸周边供电环境有一定的要求,并不能适用于所有城市内河河岸。

3、修复成本较高,使用寿命较短。该技术中利用无砂砼仿木柱连板进行隔离,由于该混凝土中不含有砂,一方面易被水体中的悬浮垃圾堵塞,降低其使用寿命,另一方面损坏后不宜修复,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河岸植被缓冲净化带。

实现上述目标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河岸植被缓冲净化带,包括河岸植被缓冲带、水岸交接带,所述的河岸植被缓冲带分三层,从贴近地面依次往上为无纺土工布、植物生长砖、种植有植物的土壤层;所述水岸交接带,包括碎石底层、无纺土工布、碎石反滤层、生态鱼巢砖、生态挡墙砖和连接栓,其中碎石垫层位于河底层,碎石反滤层呈倾斜状,两端分别连接河岸植被缓冲带的无纺土工布层和碎石垫层,碎石反滤层背部铺设有无纺土公布,面部铺设有生态鱼巢砖,生态鱼巢砖表面采用生态挡墙砖护堤,生态挡墙砖表面设置有孔洞。

其中,所述的植物为苦草、狐尾澡、皇冠草、黄花蔺、黄花鸢尾、芦苇、再立花、菖蒲、白姜花、香根草的一种或任意两种以上的混种植物。所述的生态当墙砖背面以砂石为基础,填埋碎石。所述的生态挡墙砖上部分的植物生长砖上覆盖种植土并种植植被,植物覆盖率能达到100%。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河岸植被缓冲带的设计遵循自然状态下植物的生态位及植物净化特性,通过植物优选营造出由沉水植物-浮叶植物-挺水植物-湿生植物(中生植物)-陆生植物过渡的多层次多质感复式群植配置的植物功能带,通过植物的优化配置充分发挥其净化功能。河岸植被缓冲带的整体原则根据各层次植物带的具体特点选择适宜的乡土植物物种,优选去污能力突出的物种,并综合考虑河岸植被缓冲带的景观效果,从而更加凸显河流水体景观的特色。

河岸植被缓冲带在满足河流水利、生态、景观功能的基础上,对于维持河流水体水质条件还具有突出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缓冲过滤和水质净化方面:

①河岸植被缓冲净化带包括植被缓冲带和水岸交接带,其中,通过水岸交接带中的“植被-生态挡墙砖-生态鱼巢砖-碎石反滤层-无纺土工布-碎石垫层”和河岸植被缓冲带中的“植被-无纺土工布-植物生长转-土壤层”,层层过滤、渗透、吸收、滞留、沉积等作用使陆地生态系统流向湖泊的污染物毒性减弱及污染程度降低,有利于保护水域生态环境质量。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新之地环保产业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新之地环保产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8604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