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气囊式混凝土孔洞预埋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82294.7 | 申请日: | 2012-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699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05 |
发明(设计)人: | 杨中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中平 |
主分类号: | E04G15/00 | 分类号: | E04G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杨立 |
地址: | 401555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囊 混凝土 孔洞 预埋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气囊式混凝土孔洞预埋器。
背景技术
预埋器使用在预埋孔中,预埋孔的大小是固定的并有规定的尺寸,预埋器周身的周长比预埋孔小才可以使用,目前出现的混凝土预留孔都是用PVC管或其它装置做预处理,即使用PVC管作预埋器,但事后PVC管难以撤出,在能源和人力方面都是一种浪费。总结出现有技术存在以下缺陷:
1需要花费人力和财力准备预处理材料(PVC管);
2.PVC管安装不方便;
3.PVC管到期需要拆卸,但是有些PVC管在拆卸的过程中由于与混凝土接触过于紧密或其它原因导致无法正常拆卸,这种情况下只能采取破坏性的拆卸,这样既浪费人力又增加了建筑垃圾,将PVC管遗留在混凝土中又将影响工程的质量;
4.由于PVC管在长度上面有形变,使用PVC管做混凝土预埋孔容易导致孔洞弯曲变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气囊式混凝土孔洞预埋器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气囊式混凝土孔洞预埋器,包括气囊、钢外壳、橡胶外套和气嘴,所述气囊紧贴在所述钢外壳的内表面,所述钢外壳的外表面紧贴在所述橡胶外套的内表面,所述气嘴的一端与所述气囊相连通,所述气嘴的另一端伸出所述钢外壳和所述橡胶外套,所述气囊膨胀时可将所述钢外壳以及所述橡胶外套挤开,所述气囊排气时,所述橡胶外套收缩,所述钢外壳收缩。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时,通过气嘴向所述气囊注气,气囊膨胀使所述钢外壳膨胀到需要的尺寸,进行预埋,需要将本实用新型撤出的时候只需通过气嘴将所述气囊的气体排出,使钢外壳和橡胶外套收缩,即可将本实用新型撤出,既操作轻松方便,又节省人力物力,也不会造成建筑垃圾,使用时可用打气筒从气嘴的地方向所述气囊注入空气即可使本实用新型运作,空气取之于大自然,使用后又回归于大自然,本实用新型在环保方面也起到了作用;在所述钢外壳的外表面添加橡胶外套能对所述钢外壳起保护作用,也方便快速的撤出本实用新型的设备;所述钢外壳与原有PVC管相比更抗冲击抗震动,本实用新型可长期循环使用,既节约成本又环保。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钢外壳包括一个侧面,所述钢外壳的侧面有搭头缝,所述搭头缝贯通所述钢外壳的两端,所述钢外壳的两端为空。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使气囊在受气膨胀后很方便的将所述钢外壳挤大,以适应不同孔洞大小的预埋需求。
进一步,所述钢外壳在拐角处的形状为圆角形。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钢外壳材料坚硬,在拐角处(侧面到两端的过度的地方)如果设计成直角,容易将所述橡胶外套刺破,在拐角处设计成圆角形则很好的避免了这个问题。
进一步,所述气囊紧贴在所述钢外壳的内表面,所述气囊的两端的距离短于所述钢外壳两端的距离。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防止所述气囊受气膨胀后,将所述气囊的两端挤压出所述钢外壳外。
进一步,所述钢外壳的材料为不锈钢。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不锈钢能防止生锈,并且不锈钢相对于铁片或其它金属有较好的柔韧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沿A—A方向的剖面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气囊,2、钢外壳,3、橡胶外套,4、气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气囊式混凝土孔洞预埋器,包括气囊1、钢外壳2、橡胶外套3和气嘴4,所述气囊紧1贴在所述钢外壳2的内表面,所述钢外壳2的外表面紧贴在所述橡胶外套3的内表面,所述钢外壳2的壳身大小在注气的过程当中随着气囊1的膨胀而膨胀,随着气囊1的排气而收缩,所述气嘴4的一端与所述气囊1相连通,所述钢外壳2是由一块不锈钢经热处理加工卷曲而成的尺寸小于所需尺寸的外壳,所述钢外壳2为周身大小可变化的钢外壳,所述气囊膨胀时可将所述钢外壳以及所述橡胶外套挤开,所述气囊排气时,所述橡胶外套收缩,所述钢外壳收缩,所述气嘴4的另一端伸出所述钢外壳2和所述橡胶外套3。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沿A—A方向的剖面图,如图2所示,所述钢外壳2包括一个侧面,所述钢外壳2的侧面有搭头缝,所述搭头缝贯通所述钢外壳2的两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中平,未经杨中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8229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