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动汽车用双转子电机总成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81859.X | 申请日: | 2012-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407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15 |
发明(设计)人: | 罗建;袁一卿;苏红涛;何祥延;侯剑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中科深江电动车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16/02 | 分类号: | H02K16/02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王洁;郑暄 |
地址: | 20182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汽车 转子 电机 总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纯电动车辆驱动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应用于纯电动汽车的动力总成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电动汽车用双转子电机总成。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纯电动汽车中,通常采用1个电机通过减速机构或变速机构将动力传递到车轮,通常利用电机的调速特性进行调速。由于电机的高效区域较窄,使得电动汽车动力系统的传递效率较低。
为了提高电动汽车的传递效率,进一步节约能源,提高电动汽车的续驶里程,中国发明专利申请CN201010283847.7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用双转子电机,该电机包含双转子电机、减速系统、差速系统等电动力总成的所有部件和功能。由于采用了全新的集成式的结构,因此大部分零部件都需要重新开发,不但增加了产品的研发成本,并使得产品的可靠性难以保证。同时,复杂的结构导致产品的维修成本居高不下,限制了产品的推广应用。
因此,期望提供一种电动汽车用双转子电机总成,将双转子电机与动力耦合系统分别布置于两个独立的空间内,使得电动力总成的结构更为简单,降低电动力总成的维修成本,提高双转子电机总成的可靠性,并且能够匹配现有的变速器或减速器,有利于双转子电机的推广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电动汽车用双转子电机总成,该电动汽车用双转子电机总成设计巧妙,结构简洁,将双转子电机与动力耦合系统分别布置于两个独立的空间内,使得电动力总成的结构更为简单,降低电动力总成的维修成本,提高双转子电机总成的可靠性,并且能够匹配现有的变速器或减速器,有利于双转子电机的推广应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汽车用双转子电机总成,其特点是,包括双转子电机和动力耦合系统,所述双转子电机的内部包括内转子、外转子和定子,所述定子位于所述内转子和所述外转子之间,所述动力耦合系统包括行星排、第一输出轴、第二输出轴和第三输出轴,所述行星排位于所述动力耦合系统的内部,所述内转子通过所述第一输出轴连接所述行星排的太阳轮,所述外转子通过所述第二输出轴连接所述行星排的齿圈,所述行星排的行星架连接所述第三输出轴,且所述双转子电机和所述动力耦合系统的内部均为独立空间。
较佳地,所述双转子电机还包括电机壳体,所述动力耦合系统还包括动力耦合系统壳体,所述电机壳体安设在所述动力耦合壳体上从而在所述电机壳体和所述动力耦合系统壳体之间形成内部容纳腔,所述内转子、所述外转子和所述定子位于所述内部容纳腔中,所述定子安设在所述电机壳体和所述动力耦合系统壳体上,所述行星排位于所述动力耦合系统壳体中,所述第一输出轴、所述第二输出轴和所述第三输出轴均可转动穿设所述动力耦合系统壳体。
更佳地,所述第一输出轴、所述第二输出轴和所述第三输出轴均与所述动力耦合系统壳体密封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具体在于: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汽车用双转子电机总成包括双转子电机和动力耦合系统,所述双转子电机的内部包括内转子、外转子和定子,所述定子位于所述内转子和所述外转子之间,所述动力耦合系统包括行星排、第一输出轴、第二输出轴和第三输出轴,所述行星排位于所述动力耦合系统的内部,所述内转子通过所述第一输出轴连接所述行星排的太阳轮,所述外转子通过所述第二输出轴连接所述行星排的齿圈,所述行星排的行星架连接所述第三输出轴,且所述双转子电机和所述动力耦合系统的内部均为独立空间,设计巧妙,结构简洁,将双转子电机与动力耦合系统分别布置于两个独立的空间内,使得电动力总成的结构更为简单,降低电动力总成的维修成本,提高双转子电机总成的可靠性,并且能够匹配现有的变速器或减速器,有利于双转子电机的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第一输出轴;11内转子;12定子;13外转子;2第二输出轴;3行星排;31太阳轮;32行星轮;33齿圈;34行星架;4第三输出轴;91电机壳体;93动力耦合系统壳体;100双转子电机;200动力耦合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特举以下实施例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中科深江电动车辆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中科深江电动车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8185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应用程序驱动的电源门控技术
- 下一篇:钟表指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