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日盲型紫外光电管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81661.1 | 申请日: | 2012-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182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25 |
发明(设计)人: | 唐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华东光电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J40/02 | 分类号: | H01J40/02;H01J40/16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宫轶琳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芜湖***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日盲型 紫外 光电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电管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能够在250℃高温中工作的日盲型紫外光电管。
背景技术
现代战争是高科技战争,争取制空权及远程打击显得尤为重要。大批性能优异的各式战斗机群和导弹是实施空中打击的主要工具,而航空发动机的正常稳定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关键作用。目前美欧发达国家的战斗机已采用光电探测系统来监控的航空发动机的工作情况,日盲型紫外光电管是该探测系统中不可缺少的关键器件。目前紫外光电管领域一般的工作温度只能达到70℃,而航空发动机的舱内温度高达200多度,还不能完全满足我国军用航空发动机系统的研制和生产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日盲型紫外光电管,其目的是满足军用航空发动机系统的研制和生产需要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该种日盲型紫外光电管包括由玻璃管壳和底座组成的密闭空间,所述的底座上设有金属支杆,且金属支杆穿过底座,金属支杆的其中一段在密闭空间内,另一段在密闭空间外;位于密闭空间内的金属支杆上设有光电阴极。
位于密闭空间的外侧,且位于所述的底座的中心位置处,设有与排气系统连接的排气管。
所述的光电阴极包括中间的直线段以及位于直线段两端的圆弧段,且所述的两个圆弧段沿直线段的中垂线对称;所述的金属支杆与光电阴极的圆弧段固定连接。
所述的金属支杆共有四个,且四个金属支杆分布在一个矩形的四个角上,光电阴极通过点焊的方式固定在金属支杆的顶端。
所述的底座的材质为玻璃,且玻璃管壳与底座之间用火头封接在一起。
所述的密闭空间内充有氢氦混合气体,且氢气与氦气的比例为5:0.85。
具有上述结构的该种日盲型紫外光电管具有以下优点:
1.该种日盲型紫外光电管采用金属支杆作为接线端子具有高灵敏度、高可靠长寿命、高响应速度、耐高温、重量轻等优点、便于安装等优点。
2.该种日盲型紫外光电管仅能对185nm~290nm光谱范围的紫外线辐射产生光电效应,因而对到达大气层下地面的太阳光和非透紫材料作为玻壳的电光源发出的光波没有响应;能够应用于飞机发动机监控系统、飞机舱内火焰监控系统以及主战车辆、舰船等全自动灭火抑爆系统中。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结构的左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结构的俯视图。
在图1-3中,1:玻璃管壳;2:底座;3:金属支杆;4:光电阴极;5:排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由图1-3所示结构结合可知,该种日盲型紫外光电管包括由玻璃管壳1和底座2组成的密闭空间,底座2的材质为玻璃,且玻璃管壳1与底座2之间用火头封接在一起。底座2上设有金属支杆3,且金属支杆3穿过底座2,金属支杆3的其中一段在密闭空间内,另一段在密闭空间外;位于密闭空间内的金属支杆3上设有光电阴极4。
位于密闭空间的外侧,且位于底座2的中心位置处,设有与排气系统连接的排气管5,排气管5的作用在于在制管时接在排气系统上,对整管经行排充气。最后将整管从排气系统上封离下来,完成制管工作。作为优选方案玻璃管壳1和底座2构成的密闭空间内充氢氦的混合气体,且氢气与氦气的比例为5:0.85。
光电阴极4包括中间的直线段以及位于直线段两端的圆弧段,且两个圆弧段沿直线段的中垂线对称;金属支杆3与光电阴极4的圆弧段固定连接;金属支杆3共有四个,且四个金属支杆3分布在一个矩形的四个角上,光电阴极4通过点焊的方式固定在金属支杆3的顶端。两个光电阴极4的中间直线部分是互相平行的,它们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金属支杆3设置在光电阴极4直线段的外侧,这样一来,相当于光电阴极4的直线段在内侧,圆弧段向外侧与金属支杆3固定连接,这样结构能够提光电阴极4检测的灵敏度。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光电阴极4产生光电效应的光谱范围为185nm~290nm。
该种日盲型紫外光电管采用金属支杆作为接线端子具有高灵敏度、高可靠长寿命、高响应速度、耐高温、重量轻等优点、便于安装等优点,能够应用于飞机发动机监控系统、飞机舱内火焰监控系统以及主战车辆、舰船等全自动灭火抑爆系统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华东光电技术研究所,未经安徽华东光电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8166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芯片发光二极管
- 下一篇:一种高回收效率收集极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