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体式放射状车灯透镜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81510.6 | 申请日: | 2012-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104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黄亮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堤维西交通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V5/04 | 分类号: | F21V5/04;F21V7/00;F21V7/04;F21W10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泰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55 | 代理人: | 张雅军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体式 放射 车灯 透镜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透镜,特别是涉及一种一体式放射状车灯透镜。
背景技术
参阅图1,为美国专利US6951415号专利案的车灯,包括一透镜11,一安装在该透镜11的后侧的发光件12、一设置于该透镜11的周围的反射镜13,及一位于该透镜11与该反射镜13前侧的透光罩14。其中,该透镜11具有一前表面111,及一连接在该前表面111的周围的不规则形侧面112。该反射镜13具有一朝前且呈阶梯状的反射面131,及一相反于该反射面131且大致平滑的背面132。该发光件12发出的光线受到该透镜11的前表面111反射,反射光线进而通过该透镜11的侧面112而朝该反射镜13入射,接着光线再被该反射镜13的阶梯状反射面131朝前反射,最后由该透光罩14射出。
但实际上车灯的结构设计可以更为简化,例如该透镜11与该反射镜13的功能可以整合在一起,以减少元件数量。而且分开设置该透镜11与反射镜13造成需要设计两种模具,开模成本与制造成本较高,组装上也较麻烦。为了适应消费大众的需求,让消费者有更多不同的选择,因此本案提出一种结构创新的透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创新、制造成本较低的一体式放射状车灯透镜。
本实用新型一体式放射状车灯透镜,用于传导一个发光单元的发光件的光线,并包含:一个位于一个光轴上的入光面,及一个围绕该光轴并设置在该入光面的周围的环形的反射面,该反射面包括一个内周缘与一个相反于该内周缘的外周缘、数个彼此间隔并自该外周缘朝该内周缘长向延伸的第一反射段,以及数个连接在所述第一反射段之间并自该外周缘朝该内周缘长向延伸的第二反射段。每一个第一反射段包括数个相邻且朝后突出并使光线产生明暗间隔效果的第一反射部;每一个第二反射段包括数个相邻且朝后突出的第二反射部。该一体式放射状车灯透镜还包含一个沿着该光轴而间隔地位于该入光面的前侧并用于将自该入光面而来的光线朝该反射面反射的辅助反射面,及一个围绕并连接该辅助反射面的周缘且供该反射面反射而来的光线通过而向前射出的出光面。该辅助反射面自其几何中心朝其周缘逐渐地往前斜向延伸。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体式放射状车灯透镜,每一个第一反射部具有一个第一高点,及两个分别位于该第一高点的两侧的第一低点;每一个第二反射部具有一个第二高点,及两个分别位于该第二高点的两侧的第二低点,所述第二高点的位置与第一高点的位置错开。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体式放射状车灯透镜,所述第二反射部的突出高度大于第一反射部的突出高度。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体式放射状车灯透镜,还包含一个围绕该光轴并自该入光面朝后延伸的连接围面,该连接围面与该入光面共同界定出一个位置对应该发光件的凹槽。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体式放射状车灯透镜,该入光面自其周缘往中央逐渐向后弧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该反射面的第一反射段与第二反射段的特殊设计,可以控制光线反射路径与出光角度,进而产生特殊的光形图案,呈现明暗交错的视觉效果。而且本实用新型以单一透镜元件就可以兼具透镜与反射镜的功能,具有结构创新、元件数量少、制造成本低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已知车灯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体式放射状车灯透镜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3是该较佳实施例的后视图;
图4是沿图3中4-4线所取的一剖视图;
图5是沿图3中5-5线所取的一剖视图;
图6是一光形示意图,显示一发光单元的光线受到该较佳实施例传导后所形成的光形图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参阅图2、3、4,本实用新型一体式放射状车灯透镜的较佳实施例,用于传导一发光单元2的光线。该发光单元2包括一电路板21,及一设置在该电路板21上的发光件22,该发光件22例如发光二极管(LED)。该一体式放射状车灯透镜包含:一入光面3、一连接围面4、一连接面5、一环形的反射面6、一辅助反射面7以及一出光面8。在本文中,定义光线最后射出的方向为前方,当然,在实际使用时,该一体式放射状车灯透镜的设置方向不限于本实施例所述。
该入光面3设置在一光轴L上,且该入光面3的几何中心位于该光轴L上,该入光面3大致自其周缘往中央逐渐向后弧突,并具有聚光效果,可汇聚自该发光件22入射而来的光线。
该连接围面4围绕该光轴L并自该入光面3朝后延伸,该连接围面4与该入光面3共同界定出一个位置对应该发光件22的凹槽4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堤维西交通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堤维西交通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8151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