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插座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81014.0 | 申请日: | 2012-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306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8 |
发明(设计)人: | 李伟;廖云雪;计乐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春生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11 | 分类号: | H01R13/11;H01R13/24;H01R13/40;H01R13/658 |
代理公司: | 苏州慧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9 | 代理人: | 安纪平 |
地址: | 325608 浙江省温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插座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信号屏蔽的插座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消费性电子、汽车电子及通信等终端市场的快速增长,连接器已成为电子产品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且全球连接器的增长带来巨大的市场竞争。到目前为止,连接器已发展成为产品种类齐全、品种规格丰富、结构型式多样、专业方向细分、行业特征明显、标准体系规范的系列化和专业化的产品。总体上看,连接器技术的发展呈现出如下特点:信号传输的高速化和数字化、各类信号传输的集成化、产品体积的小型微型化、产品的低成本化、接触件端接方式表贴化、模块组合化、插拔的便捷化、产品顾客要求导向化等。
由此,电子产品的小型化发展及成本降低,同时需要满足顾客导向化需求,连接器的成本下降成为制造厂商费劲脑思的事情,而取得客户订单。另外,为改善连接器的信号传输达到高频信号,该连接器一般需要通过金属外壳或端子与外界设备的连接而达到该功效,这样可能会增加连接器的制造成本且受小型化框口限制,不能实现同时满足顾客导向化和小型化趋势。。
确有必要对现有连接器加以改良,因此申请人经过大量的研究分析,发明一种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缺陷的连接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小型化的插座连接器。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插座连接器,包括绝缘体及金属体,绝缘体包括基部和定位板,金属体安装在基部上,定位板自基部向前延伸;上述金属体包括对接框及插入口,对接框围设在定位板的外侧,该对接框的插入口的前缘凹设一对狭槽及并形成有弹片,该弹片朝外弯折以与其他设备接触,并在对接框的前缘形成缺口,且该弹片与对接框的连接处位于缺口内并设置在对接框前缘的后侧。
上述狭槽延伸到弹片与对接框的连接处的两侧,且与缺口相互贯通。
上述弹臂呈天鹅状。
上述金属体的对接框具有上壁、连接上壁两端的一对端壁及连接端壁的下壁环绕而成,上述弹片设置在该上壁位置上。
上述弹片呈一对设置在上壁的两端。
还包括固持于绝缘体上的导电端子,导电端子具有固持部、延伸在定位板上的接触部和焊接脚,定位板包括水平板及位于水平板两端的凸起,接触部排布在该水平板的上下两侧。
上述下壁具有一对相互面对延伸的弹臂,且弹臂的末端朝插入口凸伸。
上述绝缘体包括从基部凸伸的下部,下部位于对接框的下侧,上述金属体固持在绝缘体的基部上,并设有固持于基部后端的弯折角。
上述导电端子包括连接固持部与焊接部的连接部,该连接部自固持部朝焊接部呈逐渐缩小,并呈三段设置,且焊接部的宽度小于固持部的宽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插座连接器通过弹片与对接框的连接处位于缺口内并设置在对接框前缘的后侧,有利于减少插座连接器的对接框前后向的尺寸,并可以最大化弹片高度,弹片高度不受限于对接框前后尺寸的影响,达到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插座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另一视图,且可以看到后侧的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另一视图,且可以看到底侧的视图;
图4是图1所示的顶面视图;
图5是图4所示的A-A线视图;
图6是图4所示的B-B线视图;
图7是图1所示的后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插座连接器1的示意图,包括:由绝缘材料形成的绝缘体10、固持于绝缘体上的导电端子11及固持于绝缘体外的金属体12,该导电端子及金属体是由金属导电材料制成。
绝缘体10设有基部101及自基部向前延伸的定位板102;所提导电端子11具有固持部110、接触部111及焊接脚112;上述金属体12包括围设在定位板102外侧的对接框120,并设有供对接连接器插入的插入口,该金属体12的对接框120包括上壁121、连接上壁121两端的一对端壁122及连接端壁的下壁123,其中该下壁的两端前侧分别连接在端壁的前侧,从而形成一体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春生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春生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8101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变速器的控制装置
- 下一篇:热交换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