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连续式生物质炭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79221.2 | 申请日: | 2012-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684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05 |
发明(设计)人: | 吴得治;武华;武伟;李鲁豫;李保谦;李强;丁亚照;吴奇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金土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B53/02 | 分类号: | C10B53/02;C10B1/04;C10B57/00 |
代理公司: | 郑州大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1111 | 代理人: | 陈大通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续 生物 炭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物质炭化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连续式生物质炭化装置。
背景技术
生物质热炭化技术是一种很有开发前景的生物质能源化利用技术,农作物秸秆、林业废弃物和杂草等生物质,是一个巨大的可再生资源,生物质炭化生产是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的一条重要技术路线。目前,能源化利用技术的装置如土焖炭化炉、池式炭化炉等存在原料适应性差、能耗高、炭化时间长、炭化生产效率低,质量难以控制、作业环境差和不能连续化生产等缺陷,现有技术对如土焖炭化炉、池式炭化炉进行了改进,但是不能实现自动进料,出现了耘料不充分的现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连续式生物质炭化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连续式生物质炭化装置,包括燃烧室、炭化室、集炭箱、排炭机构,该连续式生物质炭化装置还包括加料机构,加料机构的进料筒与所述燃烧室上部连通,燃烧室为上端封闭的圆筒体,其下端连接所述炭化室,燃烧室下端圆周方向均布气体分布流道,其外侧四周设有气体主流道,该气体主流道一侧设有气体出口,炭化室下部设有与炭化室内腔横截面形状相匹配的阀门和水蒸汽进口,炭化室下端口与所述集炭箱的进炭口连通,该集炭箱内中心轴线处设有排炭机构,集炭箱为水夹层集炭箱,其一端穿过外侧水夹层末端并设有出炭口和生物质炭燃气出口。
所述的加料机构含有加料仓、进料筒和导料杆,所述加料仓的下部设有星型加料器,并与进料筒连通,进料筒中心轴线处设有导料杆。
所述加料仓的上部为圆柱筒体,下部为倒截锥筒体。
所述的导料杆包括导料转轴,导料转轴上等距间隔设有螺旋叶片。
所述的排炭机构包括排炭转轴,排炭转轴上等距间隔设有螺旋叶片。
所述的导料杆和排炭装置分别通过联轴器与电机轴相连接。
所述的水夹层集炭箱的外侧水夹层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与循环水泵和水路循环系统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采用水平螺旋推进的方式,不仅可以根据要求合理控制生物质在炭化炉内停留时间,而且强化了炭化炉内部物料的混合,提高了生物质炭化产品质量和炭化效率,实现了自动化送料,增加耘料充分程度。
2、本实用新型采用自动水平送料,下口出炭的炭化装置,可以边投料,边炭化,边出炭,实现生物质炭化连续化,提高炭化效率。
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易于推广实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所代表的意义为:1、加料仓;2、导料杆;3、进料筒;4、气体分布流道;5、气体主流道;6、集炭箱水夹层;7、生物质炭燃气出口; 8、集炭箱;9、排炭装置;10、出炭口;11、加水口;12、燃烧室;13、气体出口;14、炭化室;15、出水口;16、星型加料器;17、水蒸气进口;18、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参见图1,一种连续式生物质炭化装置,包括燃烧室12、炭化室14、集炭箱8、排炭机构,该连续式生物质炭化装置还包括加料机构,加料机构的进料筒3与所述燃烧室12上部连通,燃烧室12为上端封闭的圆筒体,其下端连接所述炭化室14,燃烧室12下端圆周方向均布气体分布流道4,其外侧四周设有气体主流道5,该气体主流道5一侧设有气体出口13,炭化室14下部设有与炭化室14内腔横截面形状相匹配的阀门18和水蒸汽进口17,炭化室14下端口与所述集炭箱8的进炭口连通,该集炭箱8内中心轴线处设有排炭机构,集炭箱8为水夹层集炭箱,其一端穿过外侧水夹层6末端并设有出炭口10和生物质炭燃气出口7。
所述的加料机构含有加料仓1、进料筒3和导料杆2,所述加料仓1的下部设有星型加料器16,并与进料筒3连通,进料筒3中心轴线处设有导料杆2。
所述加料仓1的上部为圆柱筒体,下部为倒截锥筒体.
所述的导料杆2包括导料转轴,导料转轴上等距间隔设有螺旋叶片。
所述的水蒸气进口17与水蒸气管道连通。
所述的的气体出口13与引风机和炭化分解气体回收分离系统连接。
所述的生物质碳燃气出口7与炭化分解气体回收分离系统连接。
所述的排炭装置9包括排炭转轴,排炭转轴上等距间隔设有螺旋叶片。
所述的导料杆2和排炭装置9分别通过联轴器与电机轴相连接。
所述的水夹层集炭箱8的外侧水夹层6设有进水口11和出水口15,进水口11和出水口15分别与循环水泵和水路循环系统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金土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郑州金土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7922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