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浮动式抛光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77108.0 | 申请日: | 2012-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853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发明(设计)人: | 纪鹏飞;窦洪年;王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赛瑞机器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21/02 | 分类号: | B24B21/02;B24B21/18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鼎和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1 | 代理人: | 崔继民 |
地址: | 300301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浮动 抛光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抛光的设备,特别涉及对长轴类工件进行加工的浮动式抛光机构。
背景技术
芯棒是轧机重要轧制工具之一。芯棒制造的质量直接影响热轧管的质量和轧制成本。提高芯棒制造的精度,延长芯棒使用的寿命是芯棒制造的中心任务。为了实现这个中心任务,提高芯棒抛光质量以进一步提高镀铬质量就成了一个关键的因素。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砂带式抛光轮结构对芯棒类工件进行抛光处理。该抛光结构在实际使用时,存在以下不足:
1)工作效率低:砂带式抛光轮结构的压下量是由砂带轮的弹性决定的,人为控制压下量的范围不大,影响抛光的效率。在锻造厂机加车间现阶段的设备及人员水平上,抛光一根φ300mm以上的芯棒的工时平均为60小时以上,距保证正常生产有一定的差距。
2)抛光质量差:由于砂带式抛光轮结构不紧凑,使用时间一长后就会对抛光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如出螺旋纹、不能完全去除底纹等。
3)操作难度高:砂带式抛光轮的压下量、砂带位置及砂带与芯棒表面的平行度等多种因素都是由人为操作完成的,所以操作难度大,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熟练程度对抛光质量有重要的影响。
综上,砂带式抛光轮结构加工芯棒类工件时,存在抛光质量差、工作效率低和操作难度大的问题,不能很好的满足芯棒的生产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操作方便、能精确控制抛光压下量,提高抛光质量和工作效率的浮动式抛光机构。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浮动式抛光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由第一支架板和第二支架板连接构成浮动支架,两支架板的一端通过销轴铰接,另一端通过弹性推顶结构连接;所述第二支架板的外端面上安装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由里向外依次安装有靠模轮结构和抛光轮;所述靠模轮结构由安装在电机输出轴上的第一轴承,支撑在第一轴承上的导向套,套装在导向套上的第二轴承、支撑在第二轴承上的靠模轮及与导向套连接的压下量调整结构构成,所述导向套通过长孔与第一轴承配合。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所述压下量调整结构包括U型导向插块及与其连接的导向螺钉;所述导向螺钉支撑在第二支架板上,所述U型导向插块与导向套固连。
所述弹性推顶结构由连接两支架板的压紧螺钉和安装在压紧螺钉上的压簧构成,所述压簧的两端分别与两支架板的内侧面相接触。
所述靠模轮由聚氨酯材质加工成型。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积极效果:
1.浮动支架采用上述连接结构,确保了在整个抛光过程中,抛光轮始终与芯棒表面接触,从而避免了因芯棒弯曲,而导致的抛光量不均匀、将芯棒外圆抛成椭圆的情况及低点抛不到的情况的发生,提高了芯棒表面的抛光质量。
2.通过调节压下量调整结构来调节靠模轮和抛光轮相对位置,从而可精确控制抛光压下量。
3.本浮动式抛光机构相比于现有的砂带式抛光轮结构,其抛光过程由机构自行调整,因此人为控制因素较少,具有操作方便,生产效率高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中:1、浮动支架;1-1、第一支架板;1-2、第二支架板;2、销轴;3、弹性推顶结构;3-1、压紧螺钉;3-2、压簧;4、驱动电机;5、靠模轮结构;5-1、第一轴承;5-2、导向套;5-2-1、长孔;5-3、第二轴承;5-4、靠模轮;5-5、压下量调整结构;5-5-1、U型导向插块;5-5-2、导向螺钉;6、抛光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赛瑞机器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天津赛瑞机器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7710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