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链接式顶托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73323.3 | 申请日: | 2012-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458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2 |
发明(设计)人: | 袁新和;蔡锋;卿溧遥;邓召祥;谷俊峰;赵福龙;田涌;冉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四局第五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贵州中建建筑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17/00 | 分类号: | E04G17/00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刘楠 |
地址: | 550003 贵州***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链接 式顶托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链接式顶托结构。
背景技术
顶托的使用是建筑现浇结构施工的重要环节,几乎贯穿整个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当前使用最为普遍的是可调U型顶托,它主要存在下列缺点:1、可调U型顶托受工人安装操作的影响十分明显,安全可靠性较差;2、螺杆直径过小,卡扣在横向的约束力较差,螺杆很容易在立杆内左右晃动或水平倾斜,增大了偏心弯矩,稳定性较差;3、多次使用后,它的U型托部分很容易扭曲或翘曲,极大削弱了顶托整体的承载能力;4、由于可调U型顶托用量较大,现场肆意堆放,容易丢失和破坏,浪费了工程材料,增大了施工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装拆迅速便捷,同时能增强稳定性及承载能力,能加快工程进度、节省工程材料、降低施工成本的链接式顶托结构,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设于立杆1内的螺杆2,在螺杆2顶部的杆身上焊接有四周开设连接凹槽的连接件母头3,在连接件母头3的连接凹槽内扣接有连接件公头4,在连接件公头4上设有横杆5。
上述的链接式顶托结构中,在立杆1的顶端设有与螺杆2的杆身连接的卡扣6。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连接件母头与连接件公头共同组成的一种承插连接形式的顶托,装拆迅速便捷。另外,本实用新型可在四个方向安装横杆,增大了顶托的利用效率,受力状况更趋于合理化;同时,螺杆与连接件母头为受力部分,通过横杆拉结四个连接件公头,形成具有较强稳定性和承载力的模架体系,全可靠性较高。再就是,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连接件母头与连接件公头组成的分体式结构,不易发生变形(扭曲和翘曲等),并且可在浇筑的混凝土强度达到一定程度后,提前拆除横杆及支撑于横杆上的模板,加快了横杆和模板的周转循环,提高了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大幅加快了工程进度、节省了工程材料、降低了施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连接件母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连接件公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卡扣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的标记为:1-立杆,2-螺杆,3-连接件母头,4-连接件公头,5-横杆,6-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如图1所示,它包括在建筑施工中常规安装在立杆1内的螺杆2,在螺杆2顶部的杆身上焊接一个四周开设连接凹槽的连接件母头3,在连接件母头3的连接凹槽内扣接上连接件公头4,在连接件公头4上安装横杆5。
为了在一定程度上阻止螺杆2在立杆1内的水平移动和倾斜,使螺杆2受力更趋于合理化,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性,可在立杆1的顶端安装与螺杆2的杆身连接的卡扣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四局第五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贵州中建建筑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建四局第五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贵州中建建筑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7332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