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发动机摇臂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71799.3 | 申请日: | 2012-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264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8 |
发明(设计)人: | 江欢健;徐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奉化市动力机械配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L1/18 | 分类号: | F01L1/18;F01M9/1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马佑平;王立民 |
地址: | 315504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摇臂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发动机领域,指发动机配件,特别是指一种发动机摇臂机构。
背景技术
发动机摇臂是一个双臂杠杆,以中间摇臂轴孔为支点,将推杆传来的力改变方向和大小再传递给气门并使气门动作。摇臂的两臂不等长,分为长臂端和短臂端,其中长臂端用来推动气门。摇臂的轴孔内设置有同发动机盖连接的油道,摇臂的长臂端内设置有与轴孔中心线垂直的油孔,润滑油通过油孔对摇臂端部及气门挺杆润滑。
现技术采用的摇臂结构中如图1所示,油孔并不是直接开口于长臂的端部而是开口于长臂的中间位置,然后润滑油通过长臂端前部分的表面对端部用气门挺杆润滑,这样的技术导致润滑油的分布不均匀。
另一方面,摇臂结构在每次与气门进行下压瞬间会产生一个接触力而产生响动,提高了发动机的噪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动机摇臂机构,通过本技术方案,润滑油通过油孔直接流到摇臂端部,给气门挺杆足够的润滑,并且降低了摇臂与气门接触时的声音。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发动机摇臂机构,包括有设置于摇臂中间的轴孔,设置于短臂部的压球螺钉,设置于长臂内部与轴孔中心线垂直的油孔,设置于长臂端部与轴孔中心线和油孔中心线同时垂直的通孔,所述油孔开口于通孔的内表面;所述通孔的下部设置有压球座并由卡簧同摇臂固定,通孔的上部设置有突出通孔调整螺钉,该调整螺钉由螺母固定于长臂端部,弹簧穿入调整螺钉位于通孔内部分后一端位于压球座上端面。
所述通孔的上部直径小于安装压球座的下部直径。
所述压球座的上表面中心设置有凹槽,凹槽内设置有弹簧,凹槽的中心处设置有通油孔,其开口于压球座与气门接触的表面。
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
润滑油通过本技术方案直接润滑压球座及气门挺杆,而且不会随着摇臂的动作而出现润滑油飞溅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技术摇臂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摇臂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摇臂机构结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应当理解的是,以下的实施例仅能解释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不能解释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上部和下部分别是指同发动机气门接近部为下部,与下部相对的为上部。
发动机摇臂机构,包括有设置于摇臂1中间的轴孔8,该轴孔8用于安装摇臂轴,设置于短臂部的压球螺钉9,此部分为现有技术没有进行改进;设置于长臂内部与轴孔8中心线垂直的油孔2,设置于长臂端部与轴孔中心线和油孔中心线同时垂直的通孔10,所述油孔2开口于通孔10的内表面;所述通孔10的下部设置有压球座7,压球座7由卡簧5同摇臂1固定,在压球座7的外表面设置有用于同卡簧配合的槽;通孔10的上部设置有突出通孔调整螺钉4,该调整螺钉4由螺母3固定于长臂端部,调整螺钉用于调整压球座与气门的距离以调整气门的开启程度;弹簧6穿入调整螺钉位于通孔内部分后一端位于压球座上端面。
所述通孔的上部直径小于安装压球座的下部直径。
所述压球座的上表面中心设置有凹槽,凹槽内设置有弹簧,凹槽的中心处设置有通油孔,其开口于压球座与气门接触的表面。
通过轴孔的润滑油通过油孔进入摇臂端部的通孔,经过设置于压球座的通油孔直接润滑压球座的表面及气门和气门挺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奉化市动力机械配件有限公司,未经奉化市动力机械配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7179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器绝缘体
- 下一篇:一种Y2O3耐侵蚀陶瓷涂层的改进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