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单片机的自动浇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71444.4 | 申请日: | 2012-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403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文涵灵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卓程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25/16 | 分类号: | A01G25/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单片机 自动 浇灌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浇灌系统,具体的说,是基于单片机的自动浇灌系统。
背景技术
微灌技术研究在我国的起步并不算太晚,我国微灌技术的试验研究是从1974年引进墨西哥滴灌设备开始的。先后经历了引进消化吸收,设备研制和应用试验与试点阶段;设备产品改进和应用试验研究与扩大试点推广阶段;直接引进国外的先进工艺技术,高起点开发研制微灌设备产品阶段。在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国情,本着经济实用,易于安装和便于推广的精神,在全国水利、农业、轻工、农机等主要部门和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微灌企业及个地有关部门的密切合作和共同努力之下,微灌技术的开发、设备研制生产和科学试验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成果,微灌技术逐渐走向成熟。目前,我国生产温室微灌设备的主要企业已有30多家。微灌技术的总体水平己从80年代的初级阶段发展和提高到中级阶段。其中采用引进技术和生产线制造出的微灌设备产品性能己达到90年代初期与中期的国际水平,大大缩短了与国外微灌设备产品的差距,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微灌技术和设备产品。在微灌自动化控制方面,我国也己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己研制和开发的以计算机为核心的自动监控系统装置己在温室微灌试验工程中得到应用,且初见自动化管理之成效。但是由于我国的微灌技术研究处于初级阶段,近些年来自行研制、开发和生产的微灌设备产品无论在质量、性能等各方面与先进国家相比,差距较大;在微灌工程首部设备组装配套和自动控制方面同发达国家相比存在更大差距。如微灌设备系统的成套性差,配套水平低;主要部件品种规格少,质量不稳定,没有系列化;关键设备的可靠性、稳定性、耐久性差;自动化及综合功能程度不高,基本还是手动操作,以至于综合效益不高。国内外大多的盆景自动浇灌控制系统采用定时自动浇灌,不能根据植物土壤的湿度及所需的水分及时适量地加水,不仅导致水资源的浪费,还有可能导致植物因为水多或者水量不足而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单片机的自动浇灌系统,利用单片机的智能型,根据温室环境调节浇水量和光照强度。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基于单片机的自动浇灌系统,包括单片机,以及分别连接在单片机上的电源模块、数据采集模块和执行模块,所述的数据采集模块包括分别连接在单片机上的湿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光照传感器,所述的执行模块包括分别与单片机相连的电磁阀和窗户控制电路。
电磁阀通过继电器与单片机相连接。继电器起到了驱动电磁阀的作用,工作性能可靠。
所述的窗户控制电路包括总线缓冲门以及依次连接的反向驱动器、大功率场效应开关管、电机。功率场效应开关驱动可起到开关的作用。
光照传感器为由光敏三极管以及比较器组成的传感装置,所述光敏三级管的集电极分别与电源的正极、比较器的输入端相连接,光敏三级管的发射极则连接在电源的负极上;而所述比较器的输出端则连接在单片机上。
湿度传感器主要由第一石墨电极、第二石墨电极、三极管V1、三极管V2以及反相器F组成,所述三极管V1的B极连接在第一石墨电极上,三极管V1的E极分别与第一石墨电极、三极管V2的E极相连接,三极管V1的C极分别与第二石墨电极、三极管V2的B极相连接;所述三极管V2的C极则连接在反相器F的输入端上,反相器F的输出端连接在单片机上。石墨电极1和石墨电极2需埋在土里,不必担心因长期的潮湿而被腐蚀。
在所述的单片机上还连接有复位电路。复位电路有效防止了单片机发生程序跑飞和死机。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采用了AT89S52单片机作为微控制器,性能强大,价格低廉,能耗低。
(2)本实用新型设有数据采集模块,能够将温室内的温度、光照强度和湿度收集起来,对温室的环境做调整。
(3)本实用新型自动化及综合功能程度高,能够充分保持温室环境适合作物生长,并节约了水资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光照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湿度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卓程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卓程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7144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提高金针菇白度的工艺
- 下一篇:草莓种苗培育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