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用蓄冰柜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68698.0 | 申请日: | 2012-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548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9 |
发明(设计)人: | 王欣宇;宁伟东;李威;关欣;曾宪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卓异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11/00 | 分类号: | E21F11/00;E21F3/00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威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101 | 代理人: | 王勇 |
地址: | 辽宁省营口市渤海***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井下 紧急 避险 系统 冰柜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蓄冰柜,具体说是一种应用在煤矿或非煤矿的井下紧急避难硐室的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用蓄冰柜。
背景技术
避难硐室是井下救援系统中的重要组成,目前国家正全力开发并投入到井下使用,为井下的紧急救援提供保证。一旦矿井下发生爆炸等事故时,人员可进入避难硐室进行紧急避险,保证生命安全。
在避难硐室内,人员在避险情况下,带入硐室内部的有毒气体和废气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会对人的生理功能造成破坏,尤其是呼吸系统调节、体温调节、水盐代谢、血液循环等功能都出现异常改变。比如说大量的出汗,就会让心血管的负担加重。并且随着避险人员的呼气会不断产生二氧化碳,随着时间的推移,二氧化碳浓度逐渐升高,如果二氧化碳浓度超过了人体的耐受力,轻则降低工作效率,并影响判断力,严重的就会引起窒息、昏厥,更严重的就会导致死亡。
由于井下遇险时,情况多变,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使硐室内部的温度升高,这样会对避险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很大的威胁。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硐室内空气温度逐渐升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在煤矿或非煤矿的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用蓄冰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箱体和支撑框架,其特征是:在支撑框架底部固定横梁,箱体固定在横梁上;箱体的箱壁分为内壁和外壁,在内壁与外壁之间设置保温材料,外壁挂在支撑框架上;在箱体内部安装蒸发管和通风管,通风管穿过箱体。
先将箱体内注入水,蒸发管内注入制冷剂,接通电源后,制冷剂对水进行降温,在空气流经通过管时,对空气进行降温。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空气流经通风管时,进行降温换热,向硐室内输送低温空气,使硐室内的空气环境能够保证避险人员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2,支撑框架1底部固定横梁,箱体2固定在横梁上;箱体的箱壁分为内壁3和外壁4,在内壁与外壁之间设置保温材料5,外壁挂在支撑框架上;在箱体内部安装蒸发管6,在箱体内部还安装通风管7,通风管穿过箱体。
将蓄冰柜与压缩机以及电控箱联接,检验蒸发管是否漏气。通过法兰连接将蓄冰柜进气口与吸附装置联接。检查无误后,在蓄冰柜内加入水,然后压缩机开始工作,进行蓄冰。
蓄冰完成后,电控箱还将根据设置的参数自动开启和关闭压缩机以控制蓄冰柜内的温度,使蓄冰柜内一直保持蓄冰状态。打开吸附装置,空气经过通风管,在通风管内进行热交换,从通风管吹出低温空气,对生存空间进行降温。若生存空间温度过高致使制冷效果不佳,可以拆卸蓄冰柜的外层钢板,将保温材料层取出,这样可以增加蓄冰柜内冰的换热量,达到更快降温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卓异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未经辽宁卓异装备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6869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