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语音型12通道皮肤听声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68230.1 | 申请日: | 2012-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171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26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文;马维芳;马学宗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F11/04 | 分类号: | A61F11/04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段俊涛 |
地址: | 710021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语音 12 通道 皮肤 听声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听声器,具体涉及一种语音型12通道皮肤听声器。
背景技术
世界上有近1亿听力残疾人,而我国就有2000万听力残疾人,如何解决这些人的听说问题,是世界上的一大难题。目前普遍使用的是助听器,但助听器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难题。由于助听器是利用麦克风把声音信号转化成电流信号并放大,然后再通过扬声器把放大后的声音信号传送给人的耳朵,即助听器只起到声音放大的作用。助听器具有如下缺点:(1)助听器中同时用到扬声器和麦克风,如果放大倍数过大,这二者之间会产生互感(也称为自激现象),以致无法使用;(2)助听器仍然要利用人的残余听力,所以助听器对于丧失听力比较严重的人不起作用。
本发明人在2009年11月申请了发明专利“多通道阵列式皮肤听声器”,并于2011年8月取得了中华人们共和国过发明专利授权(ZL200910219078.1)。但如何将发明专利“多通道阵列式皮肤听声器”实现产品化,使之能够更加方便的为聋人服务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本发明旨在解决“多通道阵列式皮肤听声器”的产品化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语音型12通道皮肤听声器,实现了在产品化过程中的便携性、功耗低、分辨能力强、更加接近人耳等诸多优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语音型12通道皮肤听声器,包括用以将外部声音信号转化为电流信号的麦克风1以及与麦克风1的信号输出端相连接的音频放大电路2,音频放大电路2的输出端接12通道音频带通滤波电路3,12通道音频带通滤波电路3的每个通道配置有音频功率放大电路,各个音频功率放大电路构成12通道功率放大电路阵列4,每个音频功率放大电路接一个升压电路,各个升压电路构成12通道升压阵列5,作用于人体皮肤的12通道平面电极阵列6接收来自12通道升压阵列5的信号,用来刺激皮肤将声音信号通过皮肤传到大脑,电源7为各个部分供电。
所述音频放大电路2上配置音量调节器8,用以控制最终的输出音量。
所述12通道音频带通滤波电路3将麦克风1输入的音频信号分解为12个语音频率段,这12个语音频率段覆盖了与语音信号关系密切的280Hz到4500Hz的声音频率范围,每个频率段对应12通道平面电极阵列6中的一对指定电极。
所述12个语音频率段依中心频率的高低次序在12通道平面电极阵列6中对应排列,且12个中心频率由低到高依次排列形成等比数列。
相对于助听器来说,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1)接收声音不依赖于人体的任何残余听力,适用于听力损失非常严重的人使用;(2)灵敏度比较高,可获得对于语音及常遇到的声音的听觉;(3)增加音量时不会出现象助听器那样的杂音;(4)不会象助听器那样因为麦克风离扬声器太近而互感(自激),导致无法使用;
相对于电子耳蜗来说,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1)接收声音不依赖于人体的任何残余听力,听觉神经损坏者仍可使用;(2)灵敏度比较高,对于语音跟敏感;(3)不需要任何手术,副作用几乎没有。
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语音型12通道皮肤听声器,使用12通道平面电极阵列刺激皮肤不同位置,使皮肤具备分辨语音的能力。语音型12通道皮肤听声器根据语音特点设计,并明确了通道数、频率覆盖范围、通道之间排列方式。
本实用新型结构上包括麦克风1以及与麦克风1的信号输出端相连接的麦克风音频放大电路2,麦克风音频放大电路的输出端与12通道音频带通滤波电路3的输入端相连,12通道音频带通滤波电路3的输出端与12通道功率放大电路阵列4的输入端相连,12通道音频带通滤波电路3将声音信号分解为12个频率相对单一的声音信号,然后由12通道功率放大电路阵列4对每个通道进行功率放大,再分别由各个输出通道输出后分别连接至12通道升压阵列5的对应输入端,12通道升压阵列5的输出端又与12通道平面电极阵列6的输入端相连接,12通道平面电极阵列6用来刺激皮肤将声音信号通过皮肤传到大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科技大学,未经陕西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6823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煤矿用防爆电动阀门
- 下一篇:集成灶用密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