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精度旁路压差式矿浆计量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658109.0 | 申请日: | 2012-12-0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749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05 |
| 发明(设计)人: | 李丹;周林波;饶慧琦;陈刚;罗荣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玉溪大红山矿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 |
| 代理公司: | 昆明知道专利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企业) 53116 | 代理人: | 姜开侠;姬介南 |
| 地址: | 653405 云南省玉***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精度 旁路 压差式 矿浆 计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实验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结构简单、使用安全可靠,高精度旁路压差式矿浆计量装置。
背景技术
浓度计是选矿厂工艺流程自动控制系统中必不可少的设备之一,用于测量工艺流程中各点的浓度,其是否能够正常运行和其测量结果准确与否,直接影响自动控制系统的控制效果。部分工艺流程的矿浆流量较大,需要采用旁路检测的压差式浓度计。通常的浓度计,由于其罐体的结构设计复杂,要求从主管道中取出的矿浆量很大,才能保证该罐体不会堵塞,但矿浆量过大时将对工艺流程主管道的正常工作造成很大的影响,同时在出口时也会造成喷溅。因此对矿浆流速的要求很高,必须控制在很小的流速状态,但过大的罐体使得在较小的流速情况下,比重较大的矿浆极易发生沉降并导致罐体下部发生堵塞,从而导致该浓度计无法正常工作,为此,研制开发一种结构简单,使用安全可靠,不易堵塞的新型浓度计是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的有效方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安全可靠,高精度旁路压差式矿浆计量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计量罐体、压力传感器,所述的计量罐体下部设置进料口,上部设置出料口,所述的压力传感器与计量罐体工作配合。
本实用新型采取缩径-变比与改变给矿路径相结合的方式,使得从主管道中取出的矿浆量-比合理,在将其对主管道的影响降到最低的同时,增加了进入主罐体矿浆的压力,通过其冲击作用使主罐体下部的矿浆不产生沉降,从而减少或避免了主罐体内下部发生堵塞的问题。由于主罐体内的矿浆流速降到足够低,使流速对压差测量的影响降到了1%以内,确保了测量精度。另外,扩大了出矿管直径,降低了矿浆从罐体中出来的速度,减少了在出矿管口处的喷溅。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安全可靠,克服了计量罐体底部堵塞的不足,提高了计量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计量罐体,2-进料口,3-出料口,4-压力传感器,5-二次仪表,6-排污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以任何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教导所作的任何变换或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计量罐体1、压力传感器4,所述的计量罐体1下部设置进料口2,上部设置出料口3,所述的压力传感器4与计量罐体1工作配合。
所述的计量罐体1为管式结构。
所述的计量罐体1之直径为20~40cm。
所述的计量罐体1之直径为进料口2之直径的3~5倍。
所述的出料口3之直径为进料口2之直径的2~3倍。
所述的压力传感器4至少设置一组且相互组联。
所述的计量罐体1之罐口设置二次仪表5。
所述的计量罐体1之底部设置排污管6。
所述的排污管6设置控制阀。
所述的进料口2和出料口3分别通过法兰与进料管和出料管连接。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
本实用新型采用下部给矿,上部出矿,减小进矿口和计量罐体的直径,并将计量罐体、进料口、出料口之直径设计成适当的比例关系的方式使得从主管道中取出的矿浆量比较合理,在将其对主管道的影响降到最低的同时,增加了进入主罐体矿浆的压力,通过其冲击作用使主罐体下部的矿浆不产生沉降,从而减少或避免了主罐体内下部发生堵塞的问题。由于主罐体内的矿浆流速降到足够低,使流速对压差测量的影响降到了1%以内,确保了测量精度。另外,上部出矿管的直径约为进矿管直径2~3倍,降低了矿浆从罐体中出来的速度,减少了在出口喷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玉溪大红山矿业有限公司,未经玉溪大红山矿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5810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岩心夹持器
- 下一篇:一种便携式生态水文实验与监测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