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改进的吸痰管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58101.4 | 申请日: | 2012-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614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05 |
发明(设计)人: | 冷蓓峥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25/00 | 分类号: | A61M2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卓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2 | 代理人: | 金重庆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进 吸痰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改进的一次性吸痰管。
背景技术
吸痰一般用吸痰管进行,是临床上清楚口腔、气道内分泌物的一种常用方法。现有技术的一次性吸痰管前端,离端口约1cm处有1-2个侧孔,侧孔少且离端口近,痰液易堵塞管口及侧孔。而且吸痰管上无刻度标记表明进入气道深度。
中国专利CN2659448Y公开了一种新生儿多孔吸痰管,由胶管和与吸痰器连接的插头构成,在胶管插入呼吸道的一段的壁上设侧孔,在胶管上还设滑套。中国专利CN202387085U公开了一种快速检测插入深度的吸痰管,包括一个吸痰管体和一个外罩,吸痰管体包括有一个头端和一个尾端,外罩呈管状,外罩包括一个第一端面和一个第二端面,第一端面开放,第二端面的中心设置有一个通孔。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吸痰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改进的吸痰管,为中空的软性管体,所述的管体一端的管壁上设有5-6个侧孔,所述的侧孔沿管壁呈螺旋向上状排列。
所述的侧孔分散在管体一端距离端口2.5-12.5cm的位置处。
所述的吸痰管的管壁上自设置侧孔的一端设置深度标记。
所述的深度标记为刻度数值和/或不同颜色标记。
所述的深度标记标注在管长10cm、20cm、30cm和40cm处。
所述的吸痰管的管体长45-50cm。
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的改进的吸痰管,增加了侧孔的数目,可以达到更大的吸引量,痰液不易堵塞管口及侧孔;
2、管壁增加深度标记,以明确能否到达病变部位,便于医护人员准确了解吸痰管进入患者气管的深度,提高了吸痰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的吸痰管的结构示意图,采用刻度数值标注深度。
附图2是改进的吸痰管的结构示意图,采用不同颜色标记标注深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中涉及的附图标记和组成部分如下所示:
1.管体 2.侧孔
3.深度标记
请参照附图1,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的吸痰管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的吸痰管为中空的软性管体1,管体长45-50cm。所述的管体1一端的管壁上设有侧孔2,自距离端口2.5cm处设置第一个侧孔2,距离端口2.5-12.5cm处分散设置5-6个侧孔2,所述的侧孔2沿管壁呈螺旋向上状排列。使用时可以随着吸痰动作旋转晃动及提拉推入充分引流黏附气道壁痰液。
所述的吸痰管的管壁上在设置侧孔2的一端设置深度标记3,所述的深度标记可由小到大分别在10cm、20cm、30cm和40cm处标注刻度数值,也可以在管壁上设置不同颜色标记代表不同深度(图2),使操作吸痰管的医护人员可以根据刻度数值和/或颜色标记判断吸痰管插入的深度。使用时,吸痰管经鼻至咽部约15-20cm,在此稍作停留,观察呼吸运动,吸气时快速进入气道。气管长度约10-15cm,吸痰管进入35-40cm处外露端接负压吸引,一手持镊子旋转晃动及外拉推入吸痰管约5-10cm,观察有无较多气道分泌物。吸痰术为呼吸道管理的常见操作,术者需熟悉鼻、咽、气管的解剖结构,操作过程应动作轻柔连贯,减少损伤;同时,每次操作尽可能引流下呼吸道分泌物达到最好治疗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改进的吸痰管,增加了侧孔的数目,可以达到更大的吸引量,痰液不易堵塞管口及侧孔;管壁增加深度标记,以明确能否到达病变部位,便于医护人员准确了解吸痰管进入患者气管的深度,提高了吸痰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补充,这些改进和补充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未经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5810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透析科治疗用加热药物渗透床
- 下一篇:中心供气终端的空氧混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