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输电线路覆冰清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55175.2 | 申请日: | 2012-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063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石峰;贺曙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双鸭山电业局;国家电网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7/16 | 分类号: | H02G7/16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高媛 |
地址: | 155100 黑龙江省***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输电 线路 清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覆冰清除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清除输电线路覆冰的措施主要有三种,一是热融冰技术;二是人工除冰;三是被动除冰;第一种措施需要消耗大量电能,且融冰设备投资巨大;第二种措施需要大量人力,且操作安全性较低,一般情况下需要线路停电才能实施;第三种措施主要指目前正在研究阶段的防冰环、防冰球及在导线上涂刷憎水涂料等防覆冰措施,但截至目前效果均不很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清除输电线路覆冰装置耗能大、设备昂贵、安全性低不利于环保的问题,提供一种输电线路覆冰清除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装置包括壳体、发动机、变速箱、前支臂、前导轮、后支臂、后导轮、第一链条、第二链条、排气管、除冰铲、吊环和绝缘件,发动机和变速箱固装在壳体内,发动机的输出端与变速箱的输入端传动连接,变速箱设有两个输出端,变速箱的一个输出端通过第一链条与前导轮传动连接,变速箱的另一个输出端通过第二链条与后导轮传动连接,前支臂的一端固接在壳体的上端面上,前支臂的另一端上装有前导轮和除冰铲,除冰铲与覆冰导线相接触,后支臂的一端固接在壳体的上端面上,后支臂的另一端上装有后导轮,壳体的上端面上装有吊环,排气管的一端穿过壳体连接在发动机的排气口上,排气管的另一端与覆冰导线对应设置,前导轮和后导轮在覆冰导线上运动,吊环通过绝缘件挂在覆冰导线上。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采取机械除冰方式,与热融冰措施相比投资较小,且实际操作中可在线路带电运行条件下实施,同时所需人工消耗较低,一人监护,一人操作即可,安全性能高,且不破坏环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所述装置包括壳体1、发动机2、变速箱3、前支臂4、前导轮5、后支臂6、后导轮7、第一链条8、第二链条9、排气管10、除冰铲11、吊环12和绝缘件14,发动机2和变速箱3固装在壳体1内,发动机2的输出端与变速箱3的输入端传动连接,变速箱3设有两个输出端,变速箱3的一个输出端通过第一链条8与前导轮5传动连接,变速箱3的另一个输出端通过第二链条9与后导轮7传动连接,前支臂4的一端固接在壳体1的上端面上,前支臂4的另一端上装有前导轮5和除冰铲11,除冰铲11与覆冰导线13相接触,后支臂6的一端固接在壳体1的上端面上,后支臂6的另一端上装有后导轮7,壳体1的上端面上装有吊环12,排气管10的一端穿过壳体1连接在发动机2的排气口上,排气管10的另一端与覆冰导线13对应设置,前导轮5和后导轮7在覆冰导线13上运动,吊环12通过绝缘件14挂在覆冰导线13上。装置的重量为50-100kg,绝缘件14可选取绝缘环。
具体实施方式二: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前支臂4和后支臂6之间的角度为45°-75°,优点是增大输电线路的承重面积。其它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三: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前导轮5的上端面与壳体1的底端面之间的距离为60-80cm,该尺寸可保证本实用新型在有效的电场内工作。其它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工作原理:采用绝缘工具通过吊环将壳体1悬挂在覆冰导线上,前导轮5和后导轮7均设在输电线路上,启动发动机2,通过变速箱3及第一链条8和第二链条9驱动前导轮5和后导轮7运动,同时除冰铲11进行除冰,除冰过程中,一方面通过发动机2燃烧尾气通过排气管排出溶解导线上的覆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双鸭山电业局;国家电网公司,未经双鸭山电业局;国家电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5517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