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旋压式气液分离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51180.6 | 申请日: | 2012-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559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9 |
发明(设计)人: | 王飞冰;谢洪巍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盾安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43/00 | 分类号: | F25B4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连平 |
地址: | 311814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旋压式气液 分离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液分离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旋压式气液分离器。
背景技术:
在制冷空调领域,储液器是压缩机的一个辅助元件,储液器的作用是存储液态制冷剂,有效防止压缩机在非稳定状态下运行时,液态制冷剂流入压缩机导致液击,损坏压缩机泵体。在现有技术中,气液分离器一般根据其筒体结构可以分为旋压式即一体式、两段式、三段式;图1是现有技术中旋压式即一体式气液分离器示意图,包括筒体1、出气接管2、进气管3、出气管4和滤网5;图2是现有技术中两段式双出气管气液分离器示意图,包括上筒体1-1,下筒体1-2,出气接管2-1、2-2,进气管3,出气管4-1、4-2以及淲网5;图3是现有技术中三段式双出气管气液分离器示意图,包括上端盖1-3,中筒体1-4,下端盖1-5,出气接管2-1、2-2,进气管3,出气管4-1、4-2以及淲网5。其中两段式和三段式根据其出气管数量还可以分为单出气形式和双出气管形式;而旋压式只有单出气管形式,其筒体1加工步骤一般先加工进气管焊接接口,后加工出气管焊接接口;而此工艺容易使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细铁沫残留在产品内部,造成异物不良。因此有必要予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旋压式气液分离器,它结构简单,使其工艺变得简单,成本更低,有效的降低加工过程细小铁沫的残留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旋压式气液分离器,包括由钢管、铜管、镁铝合金管或板材通过旋压工艺加工而成的筒体、进气管和两个出气管,筒体的第一端焊接进气管、第二端焊接两个出气管。
进一步地,所述筒体内部设置有两个出气接管,两个出气接管的上端置于筒体内部,两个出气接管的下端分别连接两个出气管。
更进一步地,所述筒体内设置有滤网,滤网设置在进气管和出气接管之间的位置。
更进一步地,所述筒体安装滤网的位置加工有缩颈槽,滤网卡设于缩颈槽处。
优选地,所述筒体的第一端通过旋压工艺加工成一第一旋压缩口,第一旋压缩口形成适于焊接进气管的进气管焊接接口,进气管焊接于进气管焊接接口。
优选地,所述筒体的第二端通过旋压工艺加工成一初步出气管焊接接口,初步出气管焊接接口形成出气管焊接接口,出气管焊接接口通过冲压工艺加工出两个适于焊接出气管的出气管焊接接口,两个出气管分别焊接于两个出气管焊接接口。
优选地,所述筒体的第二端的端面有一封堵面,封堵面通过冲压工艺加工出两个适于焊接出气管的出气管焊接接口,两个出气管分别焊接于两个出气管焊接接口。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简化了生产工艺,成本更低;另外,其生产时可先加工出气管焊接接口,后加工进气管焊接接口,从而有效的降低加工过程细小铁沫的残留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旋压式即一体式气液分离器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两段式双出气管气液分离器示意图。
图3是现有技术中三段式双出气管气液分离器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旋压式气液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筒体加工工艺第二步完成后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仰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筒体加工工艺第四步完成后的示意图。
图8是图7的仰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筒体制备完成后示意图。
图10是图9的仰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旋压式气液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旋压式气液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筒体加工工艺第二步完成后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筒体加工工艺第三步完成后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筒体 1-6、封堵面
2-1、2-2、出气接管 3、进气管
4-1、4-2、出气管 5、滤网
6、初步出气管焊接接口 7、出气管焊接接口
8、进气管焊接接口 9、封堵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述仅为体现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较佳实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盾安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盾安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5118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建筑的施工电梯的防坠系统
- 下一篇:航行遇险紧急自救船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