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水玻璃缓冲罐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50016.3 | 申请日: | 2012-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835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发明(设计)人: | 刘雅军;王明印;王金华;马跃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龙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F1/00 | 分类号: | B01F1/00;B01F15/00;F28D1/06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新世纪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0 | 代理人: | 杨钦祥 |
地址: | 054100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玻璃 缓冲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玻璃缓冲罐。
背景技术
目前,在水玻璃溶解的生产中,采用的水玻璃缓冲罐是一个圆柱形罐体,在罐体上部有一个进料口和一个放空口,罐体下部一个出料口,在水玻璃溶解放料操作时采用。利用溶解釜内的蒸汽余压把水玻璃压到水玻璃缓冲罐内,蒸汽放空,部分水玻璃液体被蒸汽带出,造成浪费。因此迫切需要一种能够回收利用该蒸汽的热量的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回收利用放空蒸汽、节约能源的水玻璃缓冲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玻璃缓冲罐,其关键技术在于:其包括内筒体和外筒体,所述内桶体和外筒体之间形成用于容置水的夹套;所述内筒体上部设有进料口、下部设有出料口,所述外筒体底部侧壁上设有冷水进口、上部侧壁上设有热水出口,所述夹套上部设有外筒放空口;在所述内筒体上部、且位于进料口旁边位置设有内筒放空口和自动开关阀;所述内筒体经连通管与外筒体连通,所述连通管靠近内筒体一端设有倒置的Y型过滤器。
优选的,所述连通管设置8个。
在所外筒体下部侧壁上设有液位开关。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采用夹套式的缓冲罐,此缓冲罐分内筒体和外筒体,在夹套中间是水,当溶解釜放料时液体水玻璃会进入内筒,蒸汽会通过连通管进入外筒体,对夹套内的水加热。待溶解釜内的压力降到0.05MPa时打开自动开关阀,把溶解釜内的少量余压放空。在整个放料过程中大量的蒸汽对夹套内的水加热,能得到大量的热水。在此过程中会有蒸汽夹带少量液体水玻璃的现象,会有少量的液体水玻璃进入夹套水内。在连通管上倒装有一个Y型过滤器,蒸汽夹带的液体水玻璃会被过滤拦截然后流进内筒,这样可避免液体水玻璃进入夹套水内,保证了夹套热水的纯净度。本实用新型可回收以前被白白放空的蒸汽,回收的蒸汽对水加热再回用到生产中,由于得到了大量的热水,节约能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外筒体;2、内筒体;3、外筒放空口;4、内筒放空口;5、自动开关阀;6、进料口;7、Y型过滤器;8、连通管;9、出料口;10、液位开关;11、热水出口;12、冷水进口;13、夹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见附图1,本实用新型包括内筒体2和外筒体1两大部分,内筒体2和外筒体1同心设置,所述内桶体2和外筒体1之间的空隙形成用于容置水的夹套13;所述内筒体2上部设有进料口6、下部设有出料口9,所述外筒体1底部侧壁上设有冷水进口12、上部侧壁上设有热水出口11,冷水进口12和热水出口相对设置,所述夹套13上部设有外筒放空口3;在所述内筒体2上部、且位于进料口6左侧位置设有一个内筒放空口4,在内筒放空口4上装有自动开关阀5;所述内筒体2通过8个连通管8与外筒体1相连通,所述连通管8靠近内筒体2一端倒装有Y型过滤器7,连通管8的另一端伸入到夹套13内。在所外筒体1下部侧壁上设有液位开关10。
参见附图1,工作时冷水从冷进水口12进入到外筒体1内,进水液位高度由液位开关10控制。水玻璃溶解釜放料时关闭内筒放空口4上的自动开关阀5,水玻璃溶液和蒸汽从水玻璃进料口6进入到内筒体2内,蒸汽从内筒体2经八个联通管8进入外筒体1内的水里,对水进行加热,多余的蒸汽经外筒体1的放空口3放空,蒸汽夹带的少量液体水玻璃经倒置的Y型管道过滤器被过滤拦截,再回流到内筒体2内。最后待溶解釜的压力降至0.05MPa左右时打开自动自动开关阀5放空余压,液体水玻璃经出料口9进入储罐储存,加热后的水经出水口12进入到生产系统中。与传统的水玻璃缓冲罐相比,本实用新型能回收大量的以前被放空浪费的蒸汽,可得到大量的热水供生产用,大大的节约能源减小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龙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龙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5001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