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伸缩定风翼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47630.4 | 申请日: | 2012-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055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张国荣;杨正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丹阳市飞越车辆附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37/02 | 分类号: | B62D37/02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沈志海 |
地址: | 2123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伸缩 定风翼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附属品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可伸缩的定风翼。
背景技术
定风翼又叫尾翼或扰流板,作用是利用空气动力学来增加汽车尾部的下压力,由于汽车在高速行驶中车身底部的气流通过是会产生一种升力,这时候汽车的下压力就会减少,车胎的抓地力也就很小,如果稍作一些转向的动作就很容易是汽车失控,为了防止这一类事情的发生,人们在汽车尾部安装定风翼,使其产生一种向下的力量来抵消升力,使汽车在高速行时候也具备良好的操控性,但是定风翼会增加汽车的风阻,使其油耗增加。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减少汽车风阻的可伸缩的定风翼。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可伸缩定风翼,包括设置在车厢尾部上左右对称的左L型定风翼本体和右L型定风翼本体,在左L型定风翼上连接有左一型管体,在右L型定风翼本体上连接有右一型管体,在左一型管体上连接有左管体,在右一型管体上连接有右管体,所在左L型定风翼本体和右L型定风翼本体内均设置有动力驱动装置和微型遥控信号接收装置,动力驱动装置与微型遥控信号接收装置通过导线连接,左一型管体与左管体、右一型管体与右管体分别通过相应的动力驱动装置驱动来打开或闭合,微型遥控信号接收装置通过一遥控器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在左管体的末端设置有凹槽,在右管体的末端设置有凸槽,凹槽与凸槽相互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左一型管体与左管体的长度均小于左L型定风翼的长度,右一型管体与右管体的长度均小于右L型定风翼的长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定风翼在不需要用的时候可以将定风翼进行伸缩,减少风阻,降低能耗,需要定风翼时,使用者通过遥控器控制即可将定风翼打开,通过凹槽和凸槽进行结合,密封性好,不会对车的形式造成安全隐患。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通过遥控器进行操作,简单方便,节约能源,风阻小。
附图说明
图1 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左L型定风翼本体,2-右L型定风翼本体,3-左一型管体,4-右一型管体,5-左管体,6-右管体,7-动力驱动装置,8-微型遥控信号接收装置,9-凹槽,10-车厢尾部,11-凸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定。
如图1 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可伸缩定风翼,包括设置在车厢尾部10上左右对称的左L型定风翼本体1和右L型定风翼本体2,在所述左L型定风翼1上连接有左一型管体3,在所述右L型定风翼本体2上连接有右一型管体4,在所述左一型管体3上连接有左管体5,在所述右一型管体4上连接有右管体6,所述左一型管体3与所述左管体5的长度均小于所述左L型定风翼1的长度,所述右一型管体4与右管体6的长度均小于右L型定风翼2的长度,在不需要定风翼的时候可以将所述左一型管体3与所述左管体5伸缩进所述左L型定风翼1内,将所述右一型管体4与右管体6伸缩进右L型定风翼本体2内,减少风阻,降低能耗,在所述左管体5的末端设置有凹槽9,在所述右管体6的末端设置有凸槽11,所述凹槽9与所述凸槽11相互配合,结合时,保证定风翼为整体,所在所述左L型定风翼本体1和右L型定风翼本体2内均设置有动力驱动装置7和微型遥控信号接收装置8,所述动力驱动装置7与所述微型遥控信号接收装置8通过导线连接,所述左一型管体3与所述左管体5、右一型管体4与右管体6分别通过相应的所述动力驱动装置7驱动,所述微型遥控信号接收装置8通过一遥控器控制,通过遥控器控制动力驱动装置7带动所述右一型管体4与右管体6和左一型管体3与所述左管体5分别伸缩,简单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定风翼在不需要用的时候可以将定风翼进行伸缩,减少风阻,降低能耗,需要定风翼时,使用者通过遥控器控制即可将定风翼打开,通过凹槽和凸槽进行结合,密封性好,不会对车的形式造成安全隐患。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通过遥控器进行操作,简单方便,节约能源,风阻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丹阳市飞越车辆附件有限公司,未经丹阳市飞越车辆附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4763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利用直拉区熔法制备太阳能级硅单晶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高锰钢连铸生产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