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建筑施工水电管道预留洞口吊模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46325.3 | 申请日: | 2012-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758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孙成帅;陆伟;马一方;初善忠;程瑶;申展;车其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四局第六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13/00 | 分类号: | E04G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1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建筑 施工 水电 管道 预留 洞口 吊模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领域,具体的说是安装在水电管道预留洞口处的水电管道壁上,能够起到方便水电管道预留洞口吊模施工和保证水电管道预留洞口封堵质量的一种新型水电管道预留洞口吊模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建筑水电竖向管道穿板多采用预留孔洞施工,预留洞口需进行二次浇筑,而建筑施工水电管道预留洞口封堵二次浇筑支模时多采用钢筋+铁丝+模板/苯板吊模体系施工,此种吊模施工存在以下问题,1、钢筋+铁丝+模板/苯板吊模体系模板拆除困难,易损坏,周转上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2、吊模安装工序复杂,施工振捣容易触碰固定装置,而且模板体系和预留洞口四周板底接触不严,容易漏浆、混凝土成型后的质量无法保证的同时造成水电管根漏水。3、封堵后的混凝土残留有铁丝,后期装修后板底易生锈,影响美观。
鉴于目前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如何解决以上难题,则是本实用新型所面临的设计难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建筑施工现场水电管道预留洞二次浇筑时吊模施工困难、吊模模板周转效率低、封堵成型质量差、施工质量隐患多等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构思独特,设计新颖,结构简单,造价低廉、适用面广、装拆容易、使用灵便、安全可靠的新型实用的建筑水电管道预留洞口吊模器,它特别适合当前在我国普遍使用的水电管道预留洞口处的二次浇筑吊模施工广泛推广使用。
实现上述的目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建筑工程水电管道二次浇注吊模施工吊模器,其特征在于:水电管道吊模器采用PVC塑料制作而成,成品为两半圆形吊模器;半圆吊模器结构主要分托台、抱箍、支撑棱。使用时利用螺栓拼接成整体,当托台上部荷载过大时,增设附加抱箍。
水电管道吊模器采用PVC塑料制作而成,成品为两半圆形吊模器,使用时利用螺栓拼接成整体。
水电管道吊模器使用时,当吊模器托台上部荷载过大时,增设附加抱箍,附加抱箍管径材质同吊模器。
水电管道吊模器使用时,可根据管道管径大小,制作和管径配套的专用模;
半圆吊模器结构主要分托台、抱箍、斜支撑棱;
半圆吊模器托台用于承托二次浇筑填充物,两边分别有内凹槽和凸檐设计,两半圆吊模 器对接承插后防止托台上方填充物通过拼接缝渗漏;
半圆吊模器抱箍用于拼接和固定吊模器,内壁胶粘弹性防滑弹性胶皮;
半圆吊模器支撑棱用于增加托台承压能力,防止托台受压变形;按照整圆4分对称设置,并在两侧设置螺栓安装孔,配合带帽螺栓拼接固定吊模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效技术效果是:1、吊模器由两个与水电管同径的半圆塑料吊模器通过螺栓拼接而成,安装容易周转方便;2、半圆吊模器结构主要分托台、抱箍、支撑棱,托台用于承托二次浇筑填充物,抱箍用于拼接和固定吊模器,支撑棱用于增加托台承压能力,防止托台受压变形;3、半圆吊模器托台两边分别有内凹槽和凸檐设计,两半圆吊模器对接承插后防止填充物渗漏;4、半圆吊模器抱箍内胶粘一体胶皮设计,增加同水电管的摩擦,使之固定更牢固;5、半圆吊模器斜支撑棱放置于托台下,按照整圆4分对称设置;6、半圆吊模器斜支撑棱在抱箍两侧设计螺栓安装孔,使之能轻易拼接并固定于水电管上;7、附加抱箍设计,当自身抱箍满足不了托台填充物压力时使用。
在所述的7附加抱箍同样采用两半圆抱箍螺栓孔设计、以及内粘胶皮设计,箍径、壁厚、内附胶皮同吊模器抱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水电管道预留洞口吊模器安装平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水电管道预留洞口吊模器安装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水电管道预留洞口吊模器结构详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说明。
实施例:
参见图1、见图2、见图3,本实用新型水电管道预留洞口吊模器主要由两半圆吊模器2拼接组成,半圆吊模器2结构主要由托台9、抱箍10、支撑棱13、14组成;托台9为环形平台板,内环与抱箍10连成一体;抱箍10为中空的圆柱体,中空部分圆柱体直径同需要施工的水电管径,抱箍10内壁胶粘附胶皮6;外壁同支撑棱13、14连成一体;支撑棱由矩形棱和三角形棱组成,用于增加托台9承压能力,其中支撑棱13矩形棱内凹2个圆柱孔5,配合连接螺栓15使用。支撑棱14构造同支撑棱13,只是支撑棱14矩形棱没有内凹圆柱孔5。支撑棱与托台夹角为30°,当然也可以根据施工需要变更为其他角度,之所以取30°角,是因为此角度制作成品比较美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四局第六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建四局第六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4632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折页辊间隙可调的订折机构
- 下一篇:一种自密封的高压蒸汽控制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