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速电主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43257.5 | 申请日: | 2012-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449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游贤衡;张宇;李文俐;董涛;周亮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23B19/02 | 分类号: | B23B19/02;B23Q11/12;B23Q17/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9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速 主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速电主轴装置,具体的涉及一种用于机械加工机床的高速电主轴,属于机械加工领域。
背景技术
高速主轴单元主要有高速电主轴,气动主轴和水动主轴,其中高速电主轴最为常见,高速电主轴单元是高速加工机床中最为关键的部件之一。由于高速电主轴要实现高速运转,因此对高速电主轴的性能有较高的要求,而直接影响高速电主轴性能的零部件主要有转轴、精密轴承、润滑系统。而在现有技术中:(1)高速电主轴的壳体主要用于固定轴承组件、电机部分等,但作为电主轴的外壳,往往不能保护电主轴内部各部件的正常工作,提供不了循环冷却系统来降低高速转动时主轴的温度;(2)高速电主轴的核心部件是高速精密轴承,轴承必须具有高速性能好、动负荷承载能力高、润滑性能好、发热量小且成本较低等优点,而这些优点往往不能同时满足;(3)转轴在工作状态下要求转轴回转精度高,以降低偏心质量引起的振动,但如何降低偏心质量引起的振动和如何对转轴进行严格的动平衡测试在现有技术当中不完善;(4)采用油气润滑虽然润滑效果好,但润滑油不可再回收,对空气的污染较为严重;(5)冷却系统大部分设置在电主轴壳体上,不能有效降低高速转动时主轴的温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带有润滑系统、冷却系统、反馈装置的高速电主轴装置,以解决机械加工中污染严重、电主轴使用寿命短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按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高速电主轴装置,包括首级活塞1、二级活塞2、拉杆导向塞3、轴承座组件4、空心轴6、上平衡盘7、电主轴外壳8、下平衡盘9、电主轴内壳10、拉杆13、电机14、气缸座15、二级活塞缸体16、首级活塞缸体17、反馈装置41、测振传感器47、冷却装置、润滑装置;首级活塞1安装在首级活塞缸体17内,二级活塞2安装二级活塞缸体16内,首级活塞缸体17安装在二级活塞缸体16上,二级活塞缸体16安装在气缸座15上,气缸座15安装在轴承座组件4上,轴承座组件4安装在电主轴外壳8上,电主轴内壳10安装在电主轴外壳8内,空心轴6安装在电主轴内壳10内,上平衡盘7、电机14、下平衡盘9分别通过空心轴6安装在电主轴内壳10的上部、中部、下部,电机14用于驱动空心轴6,拉杆导向塞3安装在轴承座组件4上,以防止空心轴6内流出的冷却液蔓延,拉杆13安装在空心轴6内, 轴承座组件4内安设有上轴承组件5,电主轴外壳8下部内安设有下轴承组件11,上轴承组件5、下轴承组件11分别安装在空心轴6的上下部,用于支撑空心轴6,反馈装置41安装在空心轴6的端部,测振传感器47安装在上平衡盘7上,冷却装置通过管道与电机14、空心轴6、拉杆13及上下轴承组件5、11连接,润滑装置通过管道与上轴承组件5、下轴承组件11连接。
所述首级活塞1内开设有盲孔18,二级活塞2内开设有通孔19,盲孔18与通孔19位置对应,二级活塞缸体16上开设有进出气孔35,以使二级活塞2在在缸体内运动时可通过进出气孔35吸气、排气,空心轴6与拉杆13之间设有冷却水套Ⅰ23,冷却液在冷却水套Ⅰ23中流动,即实现对电机14的内部冷却,也实现对轴承内部的冷却,拉杆13底端与空心轴6底部之间设有冷却液出口Ⅱ24,以连通两边的冷却水套Ⅰ23,首级活塞1的首级活塞缸体17上开设有冷却液入口Ⅱ36。
所述电主轴外壳8上安装有下轴承组件11处开设有润滑油气出口Ⅱ25、润滑油气入口Ⅰ26、润滑油气槽Ⅰ27,润滑油气槽Ⅰ27与润滑油气出口Ⅱ25、润滑油气入口Ⅰ26相通,以对下轴承组件11进行润滑,电主轴外壳8在安装有电机14处开设有冷却水套Ⅱ30、冷却液出口Ⅰ22、冷却液入口Ⅰ29,冷却水套Ⅱ30与冷却液出口Ⅰ22、冷却液入口Ⅰ29相通,以对电机14进行冷却,电主轴外壳8上部轴承座组件4上开设有润滑油气出口Ⅰ20、润滑油气入口Ⅱ32、润滑油气槽Ⅱ31、冷却液出口Ⅲ33,以对上轴承组件5进行润滑,空心轴6内的拉杆13内开设有通孔21,空心轴6与上轴承组件5、下轴承组件11连接处分别开设有轴承冷却孔28,空心轴6的上部开设有冷却液出口Ⅳ34、其与轴承座组件4上开设有的冷却液出口Ⅲ33的位置对应。
所述上轴承组件5、下轴承组件11内分别安设有轴承衬套12,上轴承组件5、下轴承组件11的轴承外圈上开设有进油孔Ⅲ37、出油孔Ⅲ25,轴承衬套12的外圈上开设有润滑油气入口Ⅳ38、润滑油气出口Ⅳ4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4325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建筑施工用钢筋间距标示器
- 下一篇:一种节水面盆排水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