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贴壁藻类培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42715.3 | 申请日: | 2012-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403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季杭峰;方溁;吴益辉;王米成;孙泉明;李立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普天智能照明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鸿雁电器有限公司;杭州鸿雁东贝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33/00 | 分类号: | A01G33/00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7 | 代理人: | 魏亮 |
地址: | 311305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贴壁 藻类 培养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工光藻类培养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能避免家庭培养螺旋藻过程中出现贴壁现象的培养装置。
背景技术
螺旋藻是目前地球上人类已知的营养成分最丰富、均衡的生物。螺旋藻蛋白质含量高达65%-71%,且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与人血蛋白相似,极易被人体吸收。螺旋藻同时富含各种维生素、微量元素、藻多糖、藻蓝素、亚麻酸、类胰岛素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这些有效成分在一定的条件下有降低胆固醇、解肾毒、提高人体的免疫机能,促进前列腺素合成、抑癌防癌、加速创口愈合等多种药用和保健功能。
现有市场上的螺旋藻产品主要通过工厂化养殖得到,工厂化养殖主要依靠自然条件如:太阳光、环境气温和适时的季节的开放式大规模养殖,集中采集及采取工厂化设备进行清洗、脱水、干燥、压片或灌装成为工业化制成品、进入市场消费。然而螺旋藻工厂化养殖成本高,且螺旋藻经过干燥加工后,其营养成分受到损害,其往往因加工工艺不过关,部分成分变质,使螺旋藻制品产生异味。针对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提出了一种家养螺旋藻的培养方法,通过该方法可实现螺旋藻的新鲜活体食用,可有效避免工业化加工(脱水、烘干)过程中对其珍贵营养成分的破坏,提高营养保健价值。如专利号为98124744.x,名称为《一种家养食用新鲜螺旋藻的方法》的专利描述了家庭小规模养殖和食用螺旋藻的方法。然而,上述螺旋藻家庭化养殖方法中,螺旋藻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出现粘附在培养用容器壁上的现象,即贴壁(结壁)现象。贴壁现象将不利于螺旋藻的生长,且影响美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螺旋藻家庭培养技术中存在的贴壁问题,提出了一种防贴壁藻类培养装置,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防贴壁藻类培养装置,包括向上开口的容器和位于开口处的包含光源的灯盖,所述容器靠近开口区域的侧壁内表面设有可降低所述光源出射光束在侧壁内表面上反射的低反射率层,所述容器靠近开口区域的侧壁外表面设有可减少外界光线透过侧壁进入所述容器的低透射率层。
所述低反射率层和低透射率层为同一种材料制成,减少加工步骤、节省成本。
所述低反射率层和低透射率层为黑色材料制成,黑色材料可以同时实现降低光线的反射和透射。
所述光源为LED光源,LED光源为冷光源,出射光束的光谱中不含红外波段,对环境辐射热量少,不会因为藻类趋光性而影响其生长。
所述容器为圆筒形,便于加工、制作。
所述容器的底部为弧形曲面且与所述侧壁相切衔接。弧形底面相对平面底面可以避免出现螺旋藻生长的死角,且便于清洗。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贴壁藻类培养装置,通过在培养容器侧壁设置低反射率层、低透射率层,减少光线在侧壁上反射和透射,从而缓解螺旋藻等藻类生长过程中因趋光性而引起的贴壁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防贴壁藻类培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防贴壁藻类培养装置,包括向上开口的容器1和位于开口处的包含光源3的灯盖2,所述容器1靠近开口区域的侧壁内表面设有可降低所述光源3出射光束在侧壁内表面上反射的低反射率层41(在光源出射光束所在的波长范围内反射率为0.5-1%的材料制成),所述容器1靠近开口区域的侧壁外表面设有可减少外界光线透过侧壁4进入所述容器1的低透射率层42(在外界光源入射光束所在的波长范围内透射率为0.5-1%的材料制成)。所述低反射率层41和低透射率层42为同一种材料制成。所述低反射率层41和低透射率层42为黑色材料制成。所述光源为LED光源。所述容器1为圆筒形。所述容器1的底部11为半球形且与所述侧壁4相切衔接。
因螺旋藻等藻类有趋光性,生长过程中会朝着光源方向聚集,而最常聚集的区域即为容器的侧壁内表面。通过侧壁4进入容器内部的光线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为灯盖2中的光源3在侧壁内表面上的反射光线;另一部分为外界光线经侧壁4的透射光线。为了防止上述两部分光线进入容器1内而导致藻类聚集在侧壁内表面上形成贴壁现象,在侧壁4的内侧设置降低光线反射率的低反射率层,而在侧壁4的外侧设置降低光线透射率的低透射率层。这样,大部分在侧壁4上的外界透射光线和内部反射光线将被阻止进入容器1内部,从而有效防止出现贴壁现象。
本实用新型可防止藻类特别是家养螺旋藻培养过程中出现贴壁现象,同时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等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普天智能照明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鸿雁电器有限公司;杭州鸿雁东贝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普天智能照明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鸿雁电器有限公司;杭州鸿雁东贝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4271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感应注油台
- 下一篇:一种砖成型装置及成型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