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湍流凝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42192.2 | 申请日: | 2012-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888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发明(设计)人: | 史东明;陈井义;郭建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万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52 | 分类号: | C02F1/52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4 | 代理人: | 吕伴 |
地址: | 201100 上海市闵***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湍流 凝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设备,具体涉及湍流凝聚装置。
背景技术
絮凝是指小颗粒或小颗粒团块在凝聚剂或絮凝剂作用下生成大块絮凝物的过程,是目前水处理行业的最重要的工艺环节,出水水质主要由絮凝效果决定的。传统廊道反应、回转孔室反应以及回转组合式隔板反应的絮凝工艺停留时间较长,占地面积较大,水中尚有较多絮凝不完善的小颗粒。
近年来,国内出现了普通网格反应;国外推出了折板式、波形板以及机械搅拌反应设备,使絮凝效果有了明显改善,由于其对絮凝的动力学本质认识不够深入,而妨碍了絮凝效果的进一步提高。因此,进一步开发出一种简单、经济、易行,絮凝时间短、絮凝效果好、占地面积小的实用新型絮凝技术尤显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絮凝装置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湍流凝聚装置,该湍流凝聚装置利用各层纵横交错的栅条隔板网格组合加强了对水流的扰动作用,水流在其表面形成了边界层分离现象,形成了丰富的涡旋,迅速形成了密实且易沉淀的矾花。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湍流凝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呈箱体结构的主体支架;
上下间隔设置在所述主体支架上,且在与水流方向垂直的投影面上呈网格状分布的水流扰动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每层水流扰动层由平行间隔设置有若干水流扰动部件构成,相邻层的水流扰动层中的水流扰动部件的轴线与水流方 向垂直的投影面上呈相互垂直状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每一水流扰动部件包括一固定在所述主体支架上的支撑筒和呈交叉辐射状设置在支撑筒上的栅条和隔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每一水流扰动部件中栅条与隔板之间的夹角为30~15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每一水流扰动部件中栅条与隔板之间的夹角为9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有水流扰动层中的所有水流扰动部件中的栅条平行设置且水流方向垂直,所有水流扰动层中的所有水流扰动部件中的隔板平行设置且水流方向平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相邻水流扰动层中的隔板之间距离为50~1000mm;同一水流扰动层中相邻水流扰动部件中隔板之间的距离为50~1000m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相邻水流扰动层中的栅条之间距离为20~800mm;同一水流扰动层中相邻水流扰动部件中栅条之间的距离为20~800m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栅条的辐宽为10~200m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栅条轴向长度与隔板的轴向长度相等。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水头损失小,运行成本低。该絮凝工艺从机理上认识到增加颗粒碰撞的动力学致因是惯性效应,而小尺度的涡旋能很好利用了颗粒的惯性效应,在空间上增加颗粒的碰撞几率,从而在最小的能耗下,达到最好的反应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湍流凝聚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湍流凝聚装置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湍流凝聚装置中栅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湍流凝聚装置中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图中给出的湍流凝聚装置,包括:呈箱体结构的主体支架100;上下间隔设置在所述主体支架100上,且在与水流方向垂直的投影面上呈网格状分布的水流扰动层20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每层水流扰动层200由平行间隔设置有若干水流扰动部件300构成,相邻层的水流扰动层200中的水流扰动部件的轴线与水流方向垂直的投影面上呈相互垂直状态。
参照图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每一水流扰动部件300包括一固定在所述主体支架上的支撑筒400和呈交叉辐射状设置在支撑筒上的栅条500和隔板6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万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万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4219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信网络和用于基于时间的网络接入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电机减震扇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