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废水除氨氮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40512.0 | 申请日: | 2012-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248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8 |
发明(设计)人: | 王剑波;王文卫;严联军;徐占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奥麒化工(中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76 | 分类号: | C02F1/76;C02F101/16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海心联合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95 | 代理人: | 黄为 |
地址: | 215024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废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水处理装置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废水除氨氮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废水处理工艺中,废水经过滤、沉淀等预处理后,采用FENTON法去除有机物,然后通过石灰沉淀去除重金属离子。FENTON法利用催化剂、或光辐射、或电化学作用,通过H2O2产生羟基自由基(OH)处理有机物。但在FENTON法处理过程中,含氮化合物经过分解,会产生氨氮化合物,致使处理后的废水氨氮含量超标,达不到排放标准。
废水中的NH3-N可在适当的pH值时,利用含氯的氧化剂(如Cl2、NaClO)使NH3-N氧化成氯胺(NH2Cl、NHCl2、NCl3),当投氯量达到氯与氨的摩尔比值1∶1时,化合余氯即增加,当摩尔比达到 1.5∶1时,余氯下降到最低点,此即“折点”。在折点处,基本上全部氧化性的氯都被还原,全部氨都被氧化分解成N2,达到脱除氨氮的目的,进一步加氯就都产生自由余氯。这种处理方法称为折点加氯法,本实用新型废水除氨氮装置即根据此原理设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去除废水中氨氮化合物的装置,使废水达到排放指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废水除氨氮装置,包括NaClO储存罐、计量泵、搅拌釜和HCL管道。NaClO储存罐通过计量泵与搅拌釜连接,搅拌釜分别与冷却塔及砂滤罐连接,HCL管道和搅拌釜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在FENTON法处理后,使用折点加氯的方法,添加NaClO去除废水中的氨氮,使其达到氨氮排放的指标,合格排放。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废水除氨氮装置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如图1所示,NaClO储存罐1通过计量泵2与搅拌釜3连接,搅拌釜3分别与冷却塔5及砂滤罐6连接。储存罐1与计量泵2可以将NaClO稳定、连续地加入搅拌釜3中。
具体流程是,废水经FENTON处理后进行石灰沉淀,然后经由砂滤罐6过滤,进入搅拌釜3,在此处持续添加NaClO。
NaClO极易与废水中的氨进行反应,在反应中依次形成三种氯胺:
NH3 + HOCl → NH2Cl(一氯胺) + H2O
NH2Cl + HOCl → NHCl2(二氯胺) + H2O
NH2Cl + HOCl→ NCl3(三氯胺) + H2O
上述反应与pH值有关,因此搅拌釜3还分别设有添加HCL的管道7,用以调节pH值,满足折点加氯法对酸碱度的要求。
处理后的废水进入冷却塔5,降温后可以安全排放。
本实用新型废水除氨氮装置通过次氯酸钠的储存罐及相关的管道设备、泵,保证折点加氯反应的进行,处理后废水中氨氮含量<35ppm,低于排放标准。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奥麒化工(中国)有限公司,未经奥麒化工(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4051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β-酮羰基季铵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发光器件